9月12日,深圳市第七届“数智赋能・先行示范”教育装备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福田教育作为深圳教育创新的排头兵,携人工智能教育前沿系列成果精彩亮相,集中展现了福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生动诠释福田区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推动全场域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全方位呈现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的福田方案,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高光亮相:聚焦实践,彰显数智教育引领力
此次福田教育参展区以“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为主题,打造集互动体验、成果展示、课程路演于一体的沉浸式空间。通过数据大屏演示、人工智能课程路演、教育装备互动等形式,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在“教、学、评、研、治、育”全场景的创新应用,让观众切身感受福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曾德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瀛,深圳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张惠敏,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福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巍等领导出席活动开幕式。王巍局长在开幕式致辞,欢迎各界人士走进福田,体验数字教育成果,共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提供“福田样板”。
在AI重构教育生态交流活动现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林君芬博士以《以人工智能为翼,引领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新变革》为题作专题演讲,介绍福田区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及治理体系构建的福田实践,为新时代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发展贡献“福田智慧”。
展会期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领导莅临福田展区观摩指导,在听取福田区人工智能实践成果汇报、体验智能教学设备后,对福田区教育人工智能全域应用给予高度肯定。
四大场景突破:全链条赋能,解锁教育新可能
围绕“学AI、用AI、创AI、治AI”四大方面,福田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全链条赋能教育。
在学方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夯实素养根基。福田区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通过多样态学习实践与多层次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人工智能普及课程体系,形成跨学科、综合化、项目式资源矩阵。在全区落地《福田区中小学生AI学习实践指南》,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系统化的AI学习路径,形成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在用方面,赋能教学评全链条,重塑育人样态。福田区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全链条体系化课程资源,通过知识图谱与认知模型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评价与教研环节,通过数据技术精准追踪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可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通过靶向分析教研痛点,推动基于数据的循证教研,让教育质量提升有“据”可依。
在创方面,建设鲲鹏少年院,培育创新人才。福田区以AI为底座,打造集“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课程研发、创新教师培养、创新成果交易、创新人才研究、创新物资装配”六大功能于一体的 “鲲鹏少年院”,构建区域创新教育枢纽,为学生搭建从创意萌芽到成果落地的全周期培养平台。
福田创新推出“五位一体”新质生产力科学馆,通过整合 “一个新质生产力科学馆、一个卓越科学教师工作室、一个特色科技校队、一个科学人才工作站、一个 AI 学习伙伴”,形成协同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复合体。
在治方面,构建“六个一”治理体系,实现全域应用。福田区高度重视政策规范引领作用,出台《深圳市福田区全域推进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二十五条举措》,获教育部认可并向全国转发;率先制定《中小学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规范》,从伦理边界、应用标准、安全保障等维度,为区内学校开展AI教育划定“安全线”与“路线图”,为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智能教育生态。
福田区大力推进教育AI“十百千”示范工程,现已覆盖20余所项目校,成功打造AI +科学、AI +语言、AI +艺术等多元化应用场景,让AI教育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覆盖。
面向未来:持续领跑,打造教育智能化新标杆
福田教育正以人工智能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教育资源重组、教学流程再造与教育生态重构,通过全域应用、全景再现、全链融合的创新实践,全力构建“可感知、能思考、善协同、会创作”的教育新形态,从政策规范到生态构建,从课程研发到人才培养,推动优质成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为教育现代化贡献“福田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孙利秋 许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