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幅影像长卷呈现清宫生活的浪漫叙事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09-29 22:20

9月27日,东方摄影诗人孙郡《拂尘集》故宫典藏摄影全球首展在頌艺术中心隆重启幕。

图片

展览汇聚了艺术家历时九年、数十次入宫实景拍摄与精细手工上色而成的81幅影像长卷。它不仅是孙郡以“新文人画摄影”回应东方美学与当代摄影关系的代表性成果,更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节点,与頌艺术中心三周年的庆典相呼应,共同完成一场跨越历史与当下的对于东方的礼赞与致敬。在这里,故宫不再只是帝王叙事的象征,而被转化为可触的日常与心灵栖居之所:清风明月、四季流转与庭院微花,在影像中复苏,带领观者进入光影与记忆对话的场域。

孙郡:从少年画笔到镜头叙事

从绍兴水巷出发,他的故事带着江南的风骨。孙郡自小习画,七岁起临摹工笔,画架纸砚常伴左右;他曾说:“小时候听古诗、看画卷,每一笔线条里都有一个世界。”后来,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主修视觉传达。那时,“摄影”还不是学院必修,他便以画家的心态自修摄影,用光与构图对话传统。

几年平面设计、时尚拍摄后,他决心忠于内心的热爱,毅然投身个人影像实验。他认为摄影与工笔画之间存在一种可能的融合:摄影记录瞬间,工笔则耐心描摹岁月。在他看来,“黑白照片是白描,彩渲便是工笔的肌理”。因此,他坚持一次成像,不做构图拼接,后期仅以色彩与质感渲染。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器物、庭院”彼此叠置,有时错落宛如古画,有时光线切面又像摄影的真实映射。

文章《郎静山集锦摄影与孙郡新文人画摄影比较研究》中将他与传承中国早期“画意摄影”的郎静山相对照,探讨两者在构图语言与美学表达上的异同。该研究指出,当代“画意摄影”已进入一个承继与创新的阶段,孙郡在其中体现出的不是复古,而是工笔精神与光影结合的再造路径。

596x795_68da6145bf0b8.jpg?X-Amz-Content-

孙俪

800x1067_68da61470fe49.jpg?X-Amz-Content

胡歌

《拂尘集》的拍摄策略有其严格的戏剧性与工匠性:他采用实景布置、大量道具(明式家具、青花瓷、珊瑚、掐丝珐琅等),并坚持“每次入宫一天只拍一张”的一次成像方式;拍摄完成后,作品又经历十余天到二十天的手工渲染与上色,使影像既保持摄影的真实,又近似工笔设色的层次。如此“现场剧场化+手工着色”的双轨流程,是孙郡影像兼具绘画质感与摄影纪实性的关键技术论断。

《拂尘集》:故宫的人文化再读

孙郡的影像从不止步于物象堆叠,而是以中国绘画的审美范式来组织画面:以“气韵生动”为首要标准,重视视觉的韵律、第一、第二视觉点之间的秩序,以及南北风格差异;南方留白近似文人写意,北方则层叠繁密近似满工刺绣。这种以谢赫“六法”与“气韵”为准绳的实践,使其摄影既是技术工程,也是审美论证。

图片

新文人画摄影艺术家孙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不同于以帝王叙事为中心的宏大史观,孙郡在故宫里关注的是“人如新、日常复现”的细节:炉瓶、清供、院落、季节与人之举止,使紫禁城成为可以居住、可以呼吸的场域。他以花卉、器物与人物的组合构成小叙事,从诗意出发重构历史情感。

开幕式上,孙郡表示,“摄影是我用来‘描绘’记忆的工具”。或许是受其少时学习工笔绘画的经历影响,他始终相信,图像应保有诗的静谧与画的秩序。他坦言,“第一次进入故宫的那一刻,我就坚定地知道,我想呈现的不是帝王宫殿的惊鸿一瞥,而是清宫生活中的浪漫叙事与长期守候。为了那场完美的雪,我等了四年;为了一处炉瓶的光影,我愿意与几十人团队日夜雕琢布景。”孙郡表示,《拂尘集》中的每一张照片,既是一次成像,也是若干工序后的“画作”。“我希望这些影像能把观者带回庭院微花间,让人重新体会天人合一的宁静。”

图片

孙郡 Sun Jun,《夏北001》收藏级微喷 画框尺寸 170×120cm

图片

孙郡 Sun Jun,《秋北001》收藏级微喷 画框尺寸 170×120cm

天圆地方:东方美学的再生

步入展厅,观众首先被高悬如幕的影像吸引,那些作品在光影映照下仿佛缓缓呼吸,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空间中,乐声细润流淌,与影像相互呼应,既不喧哗,也不突兀,更像是为作品轻轻铺设的一层“呼吸感”。每一帧画面都如同一扇窗口,让人看见紫禁城深处的微光与细节:雕梁画栋的层次,器物的质感,以及光线在墙壁上的缓缓游走。展览的动线与布置,将“观影”转化为“行走中的阅读”,观众在其中不断与作品展开对话,仿佛在长卷之间缓步穿行,进入一段古今交错的叙事。

在頌厅,周大福故宫系列珠宝与孙郡的摄影作品形成对话。周大福以东方“天圆地方”的哲思为底色,将故宫的礼制美学与当代设计的精巧结合。恰似《拂尘集》的另一重注脚,以珠宝为载体,重申传统与当下的共鸣。观者在此看到的不仅是饰物之美,而是东方美学在当代生活中的再生与流动。

紫禁城数百年的建筑语汇:窗棂的格纹、殿宇的对称、檐角的飞翘,被巧妙转译为頌厅的空间设计逻辑:珠宝的金丝镂空,宛若宫墙上精妙的花格;宝石镶嵌的层叠光泽,仿佛檐角彩绘在光影下的闪动。孙郡为该专区创作的影像,将这些珠宝置入一种东方美学的语境:当光线穿透珠饰的细节,古老建筑与当代工艺之间的默契被瞬间唤醒。

800x534_68da63336a556.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337aedd.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3380b69.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34a09b8.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34179c0.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3416baa.jpg?X-Amz-Content-

《拂尘集—孙郡故宫摄影典藏展》全球首展现场

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在开幕致辞中所言:“頌,是来自《诗经》的庙堂之音,亦是这个时代清幽自在的生命回响。她如一支慢箭,不疾不徐,携清风明月,带泉流濯尘,犹如梅花暗香,穿越时光,穿透人心,奏出清悠自在的生命頌歌。” 值此三周年之际,《拂尘集》的呈现不仅是艺术家孙郡对东方美学复兴的礼赞,也是頌对自身使命的一次响亮回应:以艺术为桥,致敬传统,关照当下。

800x534_68da638587fa2.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587c29.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59ca8e.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629db2.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63289c.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644c76.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86d56b4.jpg?X-Amz-Content-

《拂尘集—孙郡故宫摄影典藏展》全球首展现场

在三周年之际,《拂尘集》的全球首展为頌注入了新的时间坐标:一方面,它是对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的礼赞;另一方面,它也是对“当代的东方美学复兴”的再一次确立。

800x533_68da63f67f108.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f66a60e.jpg?X-Amz-Content-

800x533_68da63f6752ef.jpg?X-Amz-Content-

800x533_68da63f763412.jpg?X-Amz-Content-

800x534_68da63f762c02.jpg?X-Amz-Content-

展览开幕及观展现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