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评:广州的城市温度,藏于“无碍”的细节

南都N视频APP · 记者帮
原创2025-10-13 22:37
图片

随着十五运及残特奥会的临近,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广州市内的公园、天桥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提升工作陆续取得成效,例如新修了不少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洗手间内的设备也较为完善。

但过去几个月,仍有市民陆续反映广州部分公园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比如公园亭廊与地面存在落差,成为了给轮椅和婴儿车等带来不便的台阶。

图片

公园亭廊与地面形成的几厘米落差,为特殊人士出入亭廊造成不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许多无障碍设施的缺失并非源于技术难题,而是源于认知的偏差。有残障人士就认为,目前社会整体大环境是默认残疾人是必须有人陪伴出行的。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亦指出,施工方习惯性留下的“5厘米高差”,背后是“总有人会帮忙抬一下”的思维定式。

另一方面,历史风貌保护、地形限制、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固然存在,但并非无解之题。国内外已有诸多案例证明,古建与现代无障碍设计可以和谐共存。

图片

海珠湖公园在坡道附近增设温馨提示,有特殊需求的市民可拨打电话联系工作人员辅助出行。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策推动与财政投入,更需要全社会意识的觉醒与行动的落实。从公园的一级主路到三级支路,从卫生间标识到坡道坡度,每一处细节都关乎城市的温度与诚意。

无障碍应该成为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有的公园已经倾听到了市民的呼声,正积极地推进无障碍设施的优化工作。我们期待,广州全市能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在硬件上补短板、强弱项。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评论:南都N视频记者 陈卓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