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账户会被清吗?银行密集清理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各不同

南都N视频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10-17 17:11
图片

近日,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和单位长期不动户。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但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

不过,也有多家银行表示,若用户仍需使用在清理范围内的账户,需及时持有效证件前往银行网点激活。

银行密集启动长期不动户清理

有利于反洗钱和账户实名制管理

近期,银行业长期不动账户清理行动迎来一波“密集公告潮”。

10月16日,湖北远安农商银行发布公告明确,将开展个人银行账户清理,包括个人长期不动户、个人开立多个银行结算账户、身份信息缺失或过期的账户。

图片

同日,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公告称,将对一年内未发生收付活动(不包括结息等非客户主动发生的业务)且未欠该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清理。

图片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多家银行提前释放清理信号: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酒泉农商银行、陇西农商银行、新丰农商银行等机构近期先后发布公告,预告将对长期不动户进行集中整治,形成国有大行、股份行、地方性农商行、村镇银行多类机构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随着清理行动的推进,“长期不动户”的具体界定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一般来说,账户处于以下状态时会被纳入长期不动户:1.个人活期存款账户最后一笔动账交易(包括存取款、汇入汇出、转账等主动动账交易,不包括结息、代扣利息税、司法查询、司法冻结、司法扣划等非客户主动发起的动账交易)超过3年的; 2. 定活两便账户自起息日起满3年未发生业务的;3.整存整取定期储蓄账户(含存单)未约定转存的,到期后3年未发生业务的。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本次清理行动背后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量长期未发生交易的账户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洗钱、电信诈骗、买卖账户等违法活动,清理可有效压缩灰色空间;另一方面,这些账户占用系统资源,增加数据存储和运维成本,清理后能优化后台管理,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此外,他补充道,《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也要求银行持续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对无法核实或长期失联的账户进行管控,是反洗钱和账户实名制管理的必然举措。

与此同时,在本次清理行动中,还有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进行优化调整。

10月13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调整前,该行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为账户余额100元(含)以下,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连续180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除外)。

图片

“调整后,纳入长期不动户治理的账户范围更小。”兴业银行表示,调整后,该行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为账户余额10元(含)以下,无该行个人贷款还款、代销基金产品、理财产品、三方存管等签约关系且账户连续365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除外)。从10月15日起,兴业银行按照调整后的认定标准每日滚动管控符合条件的账户。

对于消费者而言,长期不动户并非“沉睡无害”,反而暗藏多重风险。业内人士指出,闲置的银行账户可能产生账户管理费、年费等持续性支出,若消费者未及时关注,可能导致“小额余额被逐步抵扣”,直接影响财产权益;更重要的是,长期未使用的账户若被不法分子盗用,可能成为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账户”,给消费者带来法律风险与信用隐患。

不动户认定标准银行尺度不一

清理行动凸显监管逻辑升级

虽然各家银行都在清理不动户,但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

在个人长期不动户清理标准方面,以新丰农商银行为例,该行个人长期不动户标准为:三年(含)以上未主动办理金融交易(除结息交易外)且账户余额为零的个人活期结算账户、个人活期储蓄账户。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则在余额与时间维度上设定了不同阈值,该行公告指出,管控范围中长期不动户定义为:近三年(含)无交易,账户余额小于等于10元(人民币)的账户。

而酒泉农商银行的标准则为:2年(含)以上未主动发生资金动账业务,且无贷款关联信息及股金分红账户关联信息、账户余额在100元(含)以下的存量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不含社保卡、陇通卡)。

王蓬博对各银行的清理标准差异显著的现象作出分析,他表示,各家银行都有执行自主权,而且各家机构自身风险偏好也不同。现行监管政策设定了原则性要求,但未统一具体年限、余额阈值或通知方式,允许银行根据客户结构、系统能力、风控模型等制定实施细则;大型银行客户基数大、历史账户多,往往采取更审慎的分批清理策略,而部分中小银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可能设定更严格标准;此外,不同银行对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客户触达能力也存在差异,导致执行尺度不一。

除个人账户外,部分银行还将清理范围拓展至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与线上渠道。

其中,湖北大悟农商银行针对单位账户的清理划定了明确边界,公告显示,清理对象包括三类:一是截至2025年9月30日,在该行开立且连续1年以上(含1年)未发生收付活动、账户状态为睡眠、无主、待销户,且无未结清贷款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二是营业执照已注销、被吊销且无未结清贷款的单位账户;三是单位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且无未结清贷款的单位账户。

陇西农商银行则聚焦线上渠道的闲置账户进行治理,清理规则为:对于个人掌上银行与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若自2020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或自2024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且年龄在70岁以上,均被纳入清理范围;针对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清理标准为自2024年1月1日起无登录记录且对公账户已销户的用户。

王蓬博指出,一般来说,这种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惑。不过确实也会存在同一客户在不同银行面临不同清理规则时,易产生被销户或服务突变的误解,增加账户管理负担,甚至影响信用记录或资金安全感知。

“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银行有必要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尽快统一明确的清理触发条件、通知流程、异议处理和恢复机制等要求,推动行业形成相对一致的执行标准。”王蓬博建议。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纷纷启动“清卡”工作。2023年,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行先后开展睡眠卡清理工作。其后,其他各地银行陆续跟进,且在2024年迎来行业集中“清卡”的高峰期。

那么本次的长期不动户清理行动与此前有何区别?王蓬博指出,当前行业已经从“卡基”转型成为“账基”,这实际上反映的也是银行和支付行业的变化,也是监管逻辑从卡片载体向账户行为深化的过程。

“前几年清理重点是物理卡片,尤其是一人多卡中的冗余借记卡,核心目标是遏制银行卡买卖黑产;而当前聚焦长期不动户,不论有卡无卡,只要账户长期无交易、无余额且失联,均纳入清理范围,覆盖更广、标准更细,反映出监管对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升级,从治标转向治本,强调账户的真实性、活跃性与可追溯性。”他表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