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新格局、新路径——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四大细分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与发展路径成果发布会”,在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举行。
本次发布会发布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产业分析“数据罗列”的局限,首次创新性运用“知识图谱+图算法”技术,为深圳新能源产业展开了一次全面的“CT扫描”与“精准画像”。项目研究团队将海量专利数据转化为可视、可分析的知识网络,通过PageRank、中介中心性、k-Core三大核心算法,不仅实现了单篇专利“技术影响力”的量化评估——精准识别出产业内的基础性、枢纽性高价值专利,能客观评估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综合创新能力”,真正从“看规模”升级为“看质量、看价值”。
针对分布式光伏、氢能、智能电网、海上风电四大细分产业,发布会更是深入拆解了各领域的技术演进路径与核心风险。以分布式光伏为例,其技术已从2005-2009年的“光伏电池奠基”阶段,逐步演进至2020-2025年的“智慧运维+数字赋能”阶段,形成12核高成熟度生态,但在上游的新一代高效电池(HJT、钙钛矿)及核心半导体制造装备等领域,高价值专利仍主要由海外企业掌握,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基于研究成果,发布会还为政府、产业联盟、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了定制化战略建议。对政府,提出“强化数字能源优势,打造全球标杆,在城市更新中鼓励BIPV应用;支持V2G充电站参与虚拟电厂交易;在大型基础设施中推广‘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板’”;对产业联盟,建议“牵头制定‘光储充’一体化、V2G等领域的团体和地方标准,积极推动将其上升为国家乃至国际标准,将深圳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规则和话语权”;对企业,呼吁领军企业开放非核心专利构建生态,中小微企业提前开展FTO(自由实施)分析规避风险;对科研机构,则倡导围绕“卡脖子”技术组建跨学科团队,以专利转化率优化成果评价体系。
以“智慧图谱”解码技术脉络,以精准研判指引创新方向。此次发布的成果不仅是一份产业发展的“诊断书”,更是一张清晰的“导航图”。本次发布的研究成果,为深圳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推动成果落地,助力深圳巩固新能源产业优势,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研究团队将与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一道,持续发挥支撑作用,为产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护航深圳新能源产业迈向“扬长补短、生态制胜”的新发展阶段,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