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评:找准 “疏堵平衡术”,让城市道路更畅通

南都N视频APP · 记者帮
原创2025-10-22 23:30
图片

城市停车难、停车乱,是困扰许多大城市的“顽疾”。从广州海珠区南箕路的“护栏治违”,到番禺广场站的“精细管停”,再到天河、白云部分路段仍未破解的“违停循环”,近期广州多区的文明规范停车治理实践,既展现了破题的智慧,也暴露了深层的挑战——唯有坚持疏堵结合、长效施策,才能让城市道路真正实现“通”与“安”。

硬性执法固然必要,但用心用情的“疏堵结合”更能体现治理智慧。南箕路的转变颇具代表性:原本是企业内部道路,开放后,因权属模糊、执法权限缺位陷入“违停难治”,而街道牵头协调权属方、职能部门搭建沟通平台,最终以“加装防护栏”的物理隔离手段,从源头阻断违停空间,让“人车混行”的危险场景成为过去。破解停车乱象,不仅要“管起来”,更要“优起来”,番禺广场站的治理则是通过划设禁停区、优化停车位提升硬件承载,更建立“高峰驻点、平峰巡线”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联动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既解决了“停哪里”的问题,也管住了“怎么停”的秩序。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违停治理不能只靠“贴条罚款”的单一手段,唯有厘清权责、联动协作、补齐硬件短板,才能打出治理“组合拳”。

但治理成效的不均衡,也折射出城市违停问题的复杂性。天河临江大道辅路上“交警来则走、交警走则停”的游击式违停,白云康卫路“禁停标识下仍有违停”的尴尬,本质上是“执法资源有限”与“车主侥幸心理”的博弈,更是“停车需求”与“供给缺口”的矛盾。当周边缺乏便捷停车空间,仅靠“劝导+执法”的“堵”,难以根治问题——就像越秀区东兴南路,即便街道配合交警加强巡查,市场装卸货、居民临时停车的需求仍会让违停反复出现。这提醒我们,“堵”住乱停只是第一步,若不能“疏”通停车资源,治理便难成长效。

城市停车治理,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疏与堵”的平衡术。唯有既用“硬措施”堵住乱停漏洞,又用“软办法”疏通停车需求,既靠部门协同破解当下难题,又靠长效机制防范未来反弹,才能让道路真正回归“畅通”,让居民出行告别“堵心”。这不仅是交通治理的进步,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生动体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廖艳萍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