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靓姨成为“反诈骑行侠”,移动的反诈课堂守护街坊钱袋子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5-10-29 21:18

重阳节前夕,在广州荔湾石围塘街道的骑队基地门口,一群穿着蓝马甲的阿姨支起了摊,为往来的街坊们派发手册,传授“不轻信、不转账”的反诈口诀。在蓝马甲下,这群志愿者阿姨还统一身着一袭红黄相间的火焰骑服。一会儿,她们还要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石围塘街道的大小商铺、居民小区间,为辖区内的居民派发防骗反诈的安全宣传资料。这群蓝马甲银龄反诈“骑行侠”,像一路随行的风,把反诈意识和安全感撒向每条沿途的街巷。

从广场舞“大妈”到“反诈骑行侠”

其实不只在重阳节,每周频繁地走街串巷为街坊们服务,是这支“广州街坊・西关达人如意平安骑队协会”队员们的志愿工作日常。这是一支由广州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如意社区居委会和荔湾区公安分局石围塘派出所如意社区警务室联合发起,由石围塘街道综治办和石围塘派出所指导的群防共治队伍。今年,在荔湾区平安促进会的指导下,这支队伍又孵化培育了一支蓝马甲“广州街坊·西关达人”银龄服务队,召集起一批退休老人,以如意平安骑队协会基地为阵地,为社区的老年街坊们开展蓝马甲生态驻点服务。

今年55岁的梁丽冰,是骑队副队长,也是蓝马甲银龄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大家都喜欢叫她“冰姐”。在骑队协会基地,南都N视频记者见到了工作中的冰姐,她脸上带着亲切温暖的笑意。她从2019年开始做志愿者工作,至今已经6年。6年来,她的业余时间被排满了志愿服务活动,她的心也被成就感填得满满的。

图片

冰姐和志愿者伙伴一起走访社区居民,进行反诈一户一告知活动。(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以前的冰姐是外向开朗的广场舞“大妈”,现在的她是干练飒爽的“反诈骑行侠”。“现在老公孩子回家没有靓汤热饭吃了,有时候也会有点失落,但他们也理解我为社区街坊服务的热情。”冰姐笑着说,“我们的志愿工作真的挺忙碌的,可能今天要去学校、幼儿园做护校安园工作,明天要去敬老院、小区给老街坊们做防骗讲座,后天又要上门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还经常有骑行宣传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等主题的活动。”在冰姐看来,这些活动充实又有意义,锻炼了自己,还能帮助他人。“为街坊服务,得要有耐心、负责任,得到街坊点赞就满足了,出钱出力都在所不辞。”冰姐笑着说。

图片

如意平安骑队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骑行开展活动。(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据了解,如意平安骑队协会所在的石围塘街道社会治理状况相对复杂,处于广佛交界地段,又有南方茶叶市场、岭南花卉市场两大专业市场,流动人口、商铺摊贩比较多,还是人口大街,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占比也比较高。因此,如意平安骑队协会的志愿者们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群防共治功能。

 差点被骗的“反诈新兵”

辖区多城中村,治理环境复杂,开展工作难度大,但骑队在这里深耕多年,反诈宣传经验丰富,深入基层轻车熟路,还创作了反诈歌曲《全民反诈,有你更夸》,在群众中不断传唱开来。今年,蓝马甲公益行动进驻社区,希望走近更多老年街坊,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难题、提升防骗意识。这与骑队工作内容不谋而合,蓝马甲“广州街坊·西关达人”银龄服务队应运而生,作为骑队队长的冰姐也成为蓝马甲队伍的骨干,召集了近30人加入蓝马甲志愿行动。

图片

冰姐在社区开展蓝马甲助老防骗公益行动,宣讲反诈知识。(来源:受访者供图)

其中有一位阿叔去年差点被诈骗,今年也被冰姐招揽来,成为蓝马甲志愿队伍的一枚“反诈新兵”,在讲座中分享亲身经历,成为警醒街坊们的经典案例。 冰姐说,他们在科普宣传中发现,阿叔所遭遇的短视频平台客服诈骗非常普遍。不少老年人都在互动中反馈曾接到所谓“平台客服”打开电话,谎称老人家开通了800元/月的月租服务,若要关闭服务停止扣款,就得在某个时间点前通过客服发来的链接关闭,讲得紧急且重要,以此催促受害人点击链接上当。当时这位阿叔就已经点击了链接,随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机早已通过屏幕共享被骗子控制。还好他当时离银行近,在骗子转走钱之前,就在驻点民警帮助下冻结了所有银行卡,才避免了更大损失。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蓝马甲“广州街坊西关达人”银龄服务队的生动教材之一。

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也是冰姐和伙伴们在工作中常常见到的案例。比如冰姐同学的母亲就花几万元购买一张保健床垫,但实际效果堪忧。“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能够负担倒也罢了,经常听闻有退休金并不高的老人,每月花三四万元买保健品,远超收入水平,这种就属于不合理消费,我们会提醒大家理性判断,区分‘合理消费’和‘被忽悠消费’。”冰姐说:“甚至还有一些老人家被忽悠去售卖高价保健品,我就曾遇到一位街坊退休后开始卖保健品,去世后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还有十几万元的保健品没提货。”

作为蓝马甲的讲师,冰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找寻一些新的案例,更新教案。比如发现大家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暗藏的风险,即时提醒大家。社区一家街坊们常常光顾的小型连锁商超就曾以“请喝茶、吃早餐”为名义,邀请居民体验产品,实则推销高价牛初乳、牛奶片等,声称“长期吃有益健康”,一瓶要三千多元。还在门口拦截居民推销、打电话推销等等。亲身遭遇了一回这样的推销,冰姐和骑队姐妹赶紧把经验转化为教材,成为下一个反诈课堂的案例。

一场场“不信任”的突围

让冰姐觉得欣慰的是,反诈宣传已经渐渐走进了街坊们的脑中,让老人家们心里设起了防线。

“第一次去A小区开展蓝马甲活动时,我们还被现场的老年人质疑了!”冰姐笑着回忆道:“一开始特别不信任,警觉满满地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告诉她是做反诈宣传的她也还是不相信,要求我们证明自己的身份。当时刚好是与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做活动,赶紧把在另一边的民警请过来帮忙证明,才打消了这位老人的疑虑。”

后来,这位老人在讲座中还特别积极互动,表示自己在讲座中又学到了新知识,还分享了自己曾接到诈骗电话的经历。还有居民分享遭遇了AI换声的诈骗电话,来电显示是姐姐的号码,声音也一样,但聊到姐夫、外甥等家里人家里事的时候,对方答不上来,这位居民立马察觉异常挂断电话。

图片

重阳节前夕,冰姐在骑队基地设摊位开展蓝马甲助老防骗公益行动驻点宣传。(南都N视频记者 熊润淼/摄)

虽然有小插曲,但冰姐觉得:“这也是侧面体现了我们宣传后大家警觉性的提高。”据她介绍,目前蓝马甲公益行动的活动分两种形式,一是讲座,利用社区老人活动、退休党员回社区开会的机会开展宣讲;二是驻点宣传,在社区设摊位。冰姐说:“我们每周都会开展活动,频率较高,因为间隔太久居民容易遗忘。而且初期很多老人不信任我们,通过反复开展活动,慢慢吸引他们参与。有很多老年人主动加我们微信,要求下次有活动讲座都要通知他们,甚至有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这就是耐心和坚持的力量。”

冰姐说,自己现在还很年轻,要继续身体力行,为街道、社区多出点力,为街坊们的安全多做点事。“也希望蓝马甲‘银龄服务队’壮大起来,吸引更多人加入我们团队,为老人们健康安全的银发生活添一点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熊润淼 实习生王笛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