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评:广州解锁城市夜间管理新范式,让烟火气少扰人

南都N视频APP · 记者帮
原创2025-10-31 20:45
图片

夜晚的广州街头,一碗热炒粉、一串烤串,是不少人期待的“烟火气”。可流动摊贩扎堆带来的垃圾遍地、油烟扰民、交通堵塞,又让周边居民犯了愁——这“管”与“放”的矛盾,成了城市夜间管理的老大难。

令人欣喜的是,广州没有选择简单取缔,而是以更智慧的方式回应了这一挑战。白云区永平街道和嘉禾街道的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禁止,而是尝试“疏堵结合”。他们盘活闲置空地,划定特定区域,引导流动商贩集中经营。这听起来是个好办法,既给了摊贩们生存空间,也便于集中管理,改善市容。

这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嘉禾夜市为游商提供了210个固定点位,永平街道引入了市场化运营,这些尝试都值得肯定。来自市民的正面反馈也证明,规范化的夜市确实能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模式并非万能钥匙,它的成功有其特定条件。比如,需要有合适的闲置场地,需要投入大量管理人力,还需要摊贩们愿意配合入驻。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大道南、菊树等地,占道经营、环境卫生问题依然存在。这恰恰说明,夜市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背后的矛盾是复杂的。一方面,市民有消费需求,摊贩有生存需求;另一方面,居民要求安静整洁的环境,城市需要畅通的交通。这些诉求都是正当的,但它们之间天然存在冲突。流动摊贩的“游击战”之所以反复出现,也正是因为存在着真实的市场需求。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容得下烟火气,也守得住文明线。广州的这些尝试证明,盘活一块闲置地、定一套灵活规则,就能让夜晚的街头既热闹又清爽。毕竟,我们想要的城市夜晚,从来不是冷冷清清的整洁,而是热热闹闹里的井井有条——这才是属于普通人的、最真实的城市温度。

采写:南都记者廖艳萍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