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协同发力,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0-31 00: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公布。《建议》在群众就业、收入、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份关乎国家未来5年发展蓝图的纲领性文件中,民生福祉提升的路径已清晰可见。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民生改善的基石。

《建议》将就业优先战略落到实处,构建起全方位就业保障体系。从加强产业与就业协同培育新职业,到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力图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从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到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稳就业的举措已遍及就业的全链条。

《建议》提出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权益保障机制,这更是劳动者的利好,因为劳动者期盼能就业、有活干,更盼望优就业、干得好。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环节。

《建议》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强调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这将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得到更好的落实。

值得关注的尤其在于,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也明确将强化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功能,传递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鼓励勤劳创新合法致富的信号。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举措,则将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新路径。

不言而喻,这种制度设计旨在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议》作出了明晰的界定。从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到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从优化人口流入地教育供给到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显然,“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已延伸至教育的全阶段和全领域。

让广大教师振奋的是,《建议》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同时也在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部署。类似举措既着眼于破解择校热、城乡教育失衡等现实难题,也有利于充分激发教育活力,为国家发展储备充足的智力资源。

社保是民生之盾,均等化服务是社会公平的保障。

《建议》从制度完善与服务下沉双向发力,致力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的推进,让社保“一卡通”更具含金量;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支持政策,将更多群体纳入保障网;而适老化改造、长期护理保险、银发经济等部署,则精准回应了人口老龄化挑战。通过建立均等化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倾斜,让民生温度抵达每个角落……

“十四五”时期近100万亿元的财政民生投入已结出硕果,“十五五”的民生蓝图更让人满怀期待。

不论是就业岗位的持续扩容、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还是教育质量的全面升级和社保网络的不断织密,一系列政策举措体现了高度的协同性,其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共同构筑了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坚实基础。

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民生发展图景逐步变为现实,从而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