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基层医院财政投入维护公益性,解读“十五五”规划建议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03 21:53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营保障可能导向哪些政策?日前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给出了相关解读,其中多涉及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

图片

文章称,医疗机构运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财政补偿、医保政策、人才队伍、内部管理和地区差异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是针对政府举办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投入提出的,是维护我国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一项重大政策安排。

文章称将重点从四个方面研究推动:

第一,研究细化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投入机制,在落实公立医院6项财政补助政策、基层医疗机构投入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性亏损、人员经费、设备购置等投入内容。

第二,推动逐步加大政府对县区、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对县区公立医院,加大落实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补助等投入力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逐步加大服务收费不能弥补业务运行成本部分的政府补助补偿力度。

第三,逐步推进实施适当比例或形式的人员经费补助。落实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对符合规划的县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给予一定比例的基本工资财政补助并逐步提高。研究推动将有关经费纳入政府“三保”范围。加强医务人员能力提升、人才培训培养经费支持。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一些特设岗位,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县区级以上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服务。

第四,研究对社会需要、收费能力较低的医疗机构和薄弱科室给予经费补助。如精神卫生、儿科、产科、感染、急诊、病理、中医、全科、康复、安宁疗护等服务,公益属性强,群众需求量大,投入人力和资源较多,但是医疗服务收费大多难以覆盖成本支出,需要从维护公益性角度研究给予基本运行补助经费。

南都N视频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十五五”规划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