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人口变化动态调配教育资源?怀进鹏解读“十五五”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03 21:44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发布。南都记者注意到,“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共28次提到“教育”,其中首次提到“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同时再度强调要“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如何理解《建议》中的上述部署提法?未来5年,教育要怎么干?

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出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撰文解读称,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伴随着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10月30日,怀进鹏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上也专门谈到了适应人口变化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辅导读本刊登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署名文章中,从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到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再到加强教育资源跨学段统筹调配,怀进鹏给出了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解题思路”。他强调,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

人口变化带来的教育变革议题,不只围绕资源分配,也延展至义务教育年限的讨论。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在2023年受访时就曾公开表示,伴随人口负增长和学龄生源人口下降,义务教育负担率在未来十年间将快速下降。在此背景下他认为“义务教育年限从现在的9年延长到12年,甚至15年都是可以的”。

此次《建议》提出“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我国教育规划中首次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释放了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信号。“这并非突然之举,而是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回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中国教科院教育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霓说道。

相对应地,此次同步提及的“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则并非中央层面首次提出,而是已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逐步推行中。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首次将“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再度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今秋学期开始,全国已基本落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教费政策性减免。

此外,本次《建议》中提及的“优质本科扩招”,同样是今年两会即已提出的教育领域新政策,核心目标是通过精准扩招国家急需学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该政策被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热词,旨在应对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增长(2024年达1342万)与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双一流”高校本科已扩招1.6万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今年两会上曾表态今年目标是再增2万人。此后,多所双一流大学密集宣布本科扩招,其中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均宣布本科今年扩招150人。

如何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对此,怀进鹏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优化高校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统筹学科设置和调整,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他特别提到,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怀进鹏在撰文中专门论述了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性。他谈到,要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科技计划人才集聚培养功能,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加强中外青少年交流,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十五五”规划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