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适老化改造,细微之处彰显城市温情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1-07 04:09

今年以来,广州持续开展公共厕所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出完成1000座以上公厕100%厕位加装站起扶手、置物台和挂物钩的工作目标。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1383座公厕100%厕位加装站起扶手、置物台和挂物钩以及新增510座公厕免费提供厕纸的工作任务,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38%和100%,全市公厕适老化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一个城市的温度,往往藏在最细微的民生角落。

当城市开始关注公厕里的一根扶手、一个置物台时,它所展现的已不只是基础设施的一次升级,更代表着城市治理理念在变革,彰显出厚重的人文关怀。

今年年初,广州市人大代表熊丹一份《关于在公共厕所加装站起扶手的建议》,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短短数月间,从一份书面建议,到专项工作方案,再到《广州市公共厕所适老化设施建设改造指引》的出台,最终落地为1383座公厕100%厕位完成站起扶手、置物台和挂物钩的加装,并新增510座公厕免费提供厕纸……

一系列高效、务实的举措,不仅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更在广州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肌理中,深深镌刻下“包容”与“温暖”的印记。

不要小看公厕里不起眼的扶手,它撑起的是特定群体的尊严与便利。 

就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而言,自如地起身、下蹲无疑是轻而易举的动作,但对许多老年人、孕妇或残障人士来说,这却可能是一道充满风险与尴尬的难题。对这些人群来说,一个稳固的扶手,提供的不仅是物理上的借力点,更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够更有尊严、更为自主地完成如厕这一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市城管部门精准捕捉到这一细微却普遍存在的痛点,将代表的建议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公共设施真正服务于全民,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质的飞跃。

从代表建议到政策出台,再到大规模改造完成,这种快速响应,让城市治理的高效能显露无遗。

而在全运会等大型活动举办之际,这些“看得见、用得上”的细节,将成为广州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绝佳名片。它无声地告诉每一位来访者:这座城市不仅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更有与弱势群体同频共振的同理心。这种包容性发展理念,相信会显著提升广州的城市软实力和人文吸引力。

广州的公厕适老化改造,是一次成功的民生实践,也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当然,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没有上限。

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将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延伸至更多场景?例如,公园的长椅设置、步道的坡度设计、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车便利性、公共建筑的出入口无障碍通道等,是否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审视与优化,以便让“适老化”思维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全龄友好、无障碍的城市环境?

更重要的是,这种“从群众需求出发、由代表建言推动、部门高效落实”的良性互动模式,能否复制到更多公共服务领域?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