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垫付机制走进出租车行业。今年以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国内率先推行“违约先行退费”的行业机制,即乘客在乘坐巡游出租车出行过程中如遇绕道、中途逐客、多收费等违章行为,可拨打车内张贴((或发票上)的企业客服电话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诉求,企业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初步核实及退回车费。
一直以来,出租车服务纠纷,尤其是围绕费用而产生的争议都令乘客头疼。面对争议,乘客只能投诉至公司、交管部门,虽然通常争议费用不大,但却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赔偿能否到位也往往是未知数,故许多乘客在遭遇小额损失时只能“吃哑巴亏”。
近年来,网约车以其透明计价、便捷投诉、服务标准化等优势,精准击中这些痛点,迅速重塑城市出行市场版图。在网约车“开天眼”般的行程追踪、实时评价体系面前,传统出租车因信息不透明、投诉机制滞后导致的“罗生门”事件显得格外刺眼,其赖以生存的“巡游”模式与封闭的司乘关系,在数字时代逐渐沦为信任的荒漠。
广州此番推出的“违约先行退费”,试图重建这种稀缺的信任。它打破了以往投诉处理中常见的“调查周期长、责任认定难、乘客追偿累”的僵局,通过企业的先行垫付,快速响应乘客诉求、平复负面情绪,将维权成本从乘客转移至自身,实质上是以经济杠杆倒逼服务提升。到今年9月,广州市区58家巡游车企业已全部响应,97%的营运车辆参与了这一机制。其间,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受理巡游车有效服务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15.7%。
从管理角度看,此举也促使出租车行业乱象治理从以往的外部施压转化为企业内部调控。过去,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对司机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乘客投诉糊弄过关。“违约先行退费”机制实施后,企业为尽可能减少因频繁投诉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声誉下降,必须主动加强内部管理,如进行驾驶员教育、优化制度等。
当然,为免该机制被有心之人恶意利用,企业也必须对客户投诉进行核实。据一名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接到投诉后,将询问当事驾驶员,并结合营运数据、行驶轨迹、车内视频综合判断,若属实,则由企业垫付退费,再对驾驶员进行教育整改并追溯费用。以合理方式核实投诉内容不仅是为了避免“羊毛党”滥用规则,保护合规司机,更是这项机制能持续运行的基础。
广州的探索,为全国传统巡游出租车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宝贵镜鉴。它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在出行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传统行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乃至重获辉煌,必须彻底摒弃过往的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这不仅要学习网约车的技术赋能,更需从根本上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构建覆盖服务全流程的信任体系。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