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惠城区融媒体中心在关注城市文明养犬议题时,深入走访并发现了“汪小队”流浪犬收容救助中心在运营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收容压力大、运营费用高昂、场地等改善计划因资金问题一再搁浅。
为助力这些“毛孩子”走出困境,惠城区融媒体中心迅速响应、主动作为,通过省、市、区多级媒体平台对“汪小队”的救助故事与资金难题进行深入报道与多渠道传播,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参与流浪动物救助。据统计,共推出报道8篇/次,阅读量超5万+。报道发出后,有效将公众视线投向流浪犬收容背后的艰辛与需求,助力营造“文明养犬、善待动物”的城市氛围。
惠城区融媒体中心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发挥媒体桥梁作用,从公益助农到流浪犬救助,持续以有思想、有力量、有品质的报道传递城市温度,充分展现惠城融媒的社会责任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辖区累计救助125只流浪犬
“散步时不用再提心吊胆了。”家住惠城区的吴女士欣喜地发现,曾经在公园、小巷随处可见的流浪犬不见了踪影。曾几何时,流浪犬随地便溺、惊吓路人甚至咬伤人的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痛点。为解决这一难题,惠州市惠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称“惠城区城管执法局”)联合专业力量,与今年2月成立的惠州市惠城区汪小队流浪犬收容救助中心(下称“汪小队”)建立合作,形成“市民反映—城管响应—机构收容”的快速处置机制。截至今年10月初,惠城辖区累计收容救助流浪犬125只,城市公共安全与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
走进位于三栋镇的“汪小队”,82只获救的“毛孩子”在这里得到悉心照料。“汪小队”负责人杨炳城介绍道,他们是惠城区流浪犬收容救助机构之一,成立于今年2月,是惠城区城管执法局合作的犬只收容机构。除配备专业捕捉人员、工具和车辆,“汪小队”还设置了狗狗观察区、活动区、救治区等不同区域,为每一只被救助的流浪犬清洗污渍、打狂犬疫苗、进行适应性训练等。
为了更好地救助无家可归的“毛孩子”,“汪小队”建立了“接收——救治——饲养——安置”全链条标准化流程,让救助过程贯穿专业与关爱。收容犬只后,“汪小队”会对犬只进行基础健康评估,包括体表检查、精神状态、传染病快筛等,同时为每一只“毛孩子”记录它们的体型、年龄等基础信息档案。
在江北丽日举办文明养犬一站式上牌服务以及普法公益活动文明养犬宣传
“最初创立时,我们团队一方面想通过收容救助解决流浪犬的生存难题,另一方面也希望解决城市治理痛点。很多流浪犬不仅面临饥饿、伤病威胁,还因无序流动引发公共安全问题。”杨炳城说,团队核心成员长期关注流浪犬的生存困境问题。从最初的志愿小队逐步发展成正规的收容救助中心,最终形成“以收容救助为基础、以文明养犬为延伸”的公益路径,用救助实际成果践行了“守护毛孩子、传递文明理念”的初心。
在鼎峰国汇山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
此外,“汪小队”依托公益志愿者队伍和市直、区直职能部门举办了多场公益行动、领养活动,为“毛孩子”寻找温暖的家,倡导科学、文明养犬理念走进社区、深入人心。
譬如,为了解决市民遛狗时处理粪便的痛点,今年5月,由惠城区城管执法局主导、“汪小队”配合,在惠州市首个文明养犬试点——鼎峰国汇山小区创新打造了全市首个“狗狗洗手间”,为市民提供解决狗狗便溺问题的场所和工具,不仅为城市文明养犬树立了标杆,而且能让“关爱动物、文明养犬”理念进一步融入市民生活。
救助路上面临困境,运营压力亟待缓解
现在收容的犬只越来越多,杨炳城想扩租场地,改善“毛孩子”的“住所”,让它们可以更加舒适、安心地生活,可惜苦于每月高昂的运营费用,杨炳城的计划一再被拖延。
流浪狗在收容救助中心
“算上场地租金,饲养、医治‘毛孩子’,雇专人抓捕、照顾和维持日常运转,每个月就要花掉六七万。为了维持收容中心,一年至少要七八十万元的费用。”杨炳城说,维持收容救助中心运转的开销巨大,除了场地租赁、水电、门窗、狗笼修缮、雇专人照护等,还有救治的费用占比较大,因为被遗弃的流浪犬大多身患疾病。
因此,每年数百人次的捐款虽看似微小,但每一份善意都能汇聚成光,为“毛孩子”们构筑起温暖的庇护所。
流浪犬在收容救助中心
然而,在杨炳城的言语中还是透露出些许的无奈,虽然有一些慈善捐助,但每年高达数十万元的费用,大部分仍需要他独自承担。据悉,“汪小队”至今已累计投入80余万元,其中公益捐助14.38万元,自筹自费近70万元。像进入收容救助中心的路,每次下大雨后就变得泥泞难行,为了方便进出,他已经自掏腰包修复了很多次。
为此,杨炳城也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用于中心的运转,他呼吁,希望更多爱心企业、志愿团队、爱狗人士发起爱心捐助,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毛孩子”救助行动中。同时,希望广大市民文明养犬、不随意遗弃“毛孩子”。
多方发力筑防线,文明养犬理念深入人心
自《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以来,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积极引导市民文明养犬,从加大宣传引导、优化登记渠道、强化联合整治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效推动文明养犬政策的普及和落实,让宠爱与文明实现“双向奔赴”。
据悉,今年以来,惠城区已累计举办文明养犬宣传活动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近千份,受理咨询800余人次,市民对依法、文明养犬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登记自家的犬只信息,提高养犬登记率,惠城区将犬只信息登记业务下沉至社区登记点,自去年10月起,依托惠州市养犬管理服务系统,在重点管理区设立了20个登记点,市民通过以上登记点均可进行犬只信息登记。同时,在惠民城管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增加线上办证渠道,市民可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信息填报,实现养犬登记“触手可及”。
在丽水湾小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协助市民登记养犬申请
截至10月中旬,惠城区共登记养犬申请4588宗,发放犬牌3068个,市民文明养犬的意识也愈发浓厚。
据悉,为了更好地救助流浪动物,“汪小队”向惠城区慈善总会申请设立了“流浪动物救助基金”,引导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赠筹资,用于流浪动物医疗救治、无主伤病犬只的长期照护,甚至为流浪动物伤人事件中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
为进一步规范流浪动物救助基金的捐赠和使用,切实保障社会爱心款项的合规使用与透明流转,惠城区慈善总会对爱心基金实行“线上扫码+线下填表”认捐渠道及全流程监管,确保每笔捐款来源可溯。
惠城区慈善总会严格依据内设基金管理办法,构建起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真正实现每一笔爱心捐款“看得见、管得住、用得好”。
市民如果想领养“毛孩子”,可以向“汪小队”收容救助中心申请,该中心将对领养人进行审核评估,确认是否具备持续照护“毛孩子”的能力,如果审核通过后即可领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