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术而非话术留住病人,让分级诊疗落地生根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1-27 23:30

“把病看好是本事,把病人留住是艺术。”近日,安徽阜阳太和县肖口镇卫生院墙上的一句标语引发热议。11月26日,太和县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解释,这一说法与目前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相关,“卫生院的本意是让老百姓看病在本县看就行了”。

此事引发广泛热议,其中出现不少质疑之声。不少人认为,“留住病人”的表述暗含很强的功利性,认为其可能暗示要通过延长疗程、增加服务项目等方式“留客增收”。部分网友更是直言,此类表述容易与现实中存在的过度医疗现象相关联。尽管也有观点主张“就地治病”符合便民原则,但“艺术”一词让人充满想象,使人想到运用一些手段来留住病人。

这个标语表述的确存在不当之处,但背后,却存在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需求。当前很多患者不管大病小病,总习惯于往大医院跑,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这种现象既导致医疗秩序难以理顺,也增加了患者的麻烦与负担。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优质诊疗,既是分级诊疗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基层民众普遍期盼的看病模式。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困境,确实与“留不住病人”有关。出于风险规避考量,许多卫生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病例倾向于向上转诊,甚至对常见病也因怕担责而推诿。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大量基本公共卫生等工作,基本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和财政拨款成为重要收入来源,诊疗量波动对于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较小,医生多看病的积极性不高。这些现象导致分级诊疗在一些地方较难落实,常出现“上转容易下转难”等梗阻。

为了治理基层医疗机构“不管大病小病一概上转”等现象,很多地方卫健部门设立了县以下医疗机构就诊率指标,医保也出台了提高基层报销比例等激励举措,尽管如此,“不敢留”和“不愿留”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很普遍。在此背景下,倘若一家基层卫生院倡导和承诺“把病人留住”,只要表述得体,倒是应该加以鼓励。

毫无疑问,宣传表述方面的瑕疵需要纠偏。医疗机构的宣传用语应以清晰、无歧义为首要标准,避免因修辞不当导致误解。而比“懂说话”更重要的是“会治病”。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从来不是研究“留客话术”,而是通过提升诊疗能力与服务质量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补齐技术短板;完善设备配置与药品供给,满足常见病治疗需求;建立科学的转诊协作机制,让“上转危重症、下接康复期”成为常态……唯有以医术而非话术留住病人,分级诊疗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把病人留住是艺术”的表述瑕疵只是表象,是浅显的问题,其背后涌动的,是民众对便捷就医的渴望,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功能定位的探索,是分级诊疗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及时纠正不恰当的表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让“在家门口看好病”变成现实,才是这起事件的最好结局。□ 罗志华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