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守护大湾区,广东援港75人医疗队抵达香港开展工作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03-15 08:34
WechatIMG49.jpeg

香港政府要求,广东派出医疗队,14日下午经深圳湾口岸启程赴香港,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病人救治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本次援港医疗队共75人,包括36名医生和39名护士,队员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的14家三甲公立医院,从事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与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还包括6名感专家以及4名中医师。

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检测与医疗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到现场为援港医疗队送行。他表示,此次医疗队将前往香港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参与医疗护理工作。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且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是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员。医疗队到港后将迅速开展工作,努力减少重症和病亡。此后,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还将继续派出医疗队支援。

中山一院3(小图).jpg

据了解,这批工作队的75名成员,都是各家医院的临床一线骨干,大多参与过广东、湖北等多地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抗疫经验丰富,而且大都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此前,由广东组建的16人内地援港医疗队已前往香港,对接特区政府需求,提前准备工作场地,了解当地医疗管理制度,熟悉医疗工作模式,为后续医疗队员陆续入港协助做好了充分准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人医护团队,4人曾武汉抗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7名医疗队员支援香港抗疫,分别为匡煜坤副主任医师、郑梓煜主治医师、黎渐英主任护师、何瑾云副主任护师、王爽主管护师、郑华文主管护师、叶蕾护理师。队伍中包含了2名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他们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血管医学部等科室,由匡煜坤副主任医师担任队长。其中,4人在2020年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积累了丰富的新冠肺炎救治与防控经验;2人曾参加2021年广州、佛山等地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800x534_622f15d5f2e59.jpg

800x534_622f15d6354d6.jpg

主任护师黎渐英就是援港队员。她2020年驰援武汉抗击疫情60天,担任协和西院呼吸科副区护长、协和西院康复组秘书,具有丰富的救治与康复经验,所带领的护理团队被患者誉为将“中山一院式优质护理”带到武汉。“大湾区一家亲,面对香港疫情,我们责无旁贷,勇担使命,主动出击。我们必将全力以赴,重救治,促康复,勤疏导,与香港同胞风雨同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山一医疗队队长、呼吸危重症专家匡煜坤,两年前同样逆行出征武汉,他熟练掌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2020年驰援武汉协和西院,负责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到香港后,我们会尊崇科学原则,与香港同行一道努力做到防、控、治、管四位一体,专业制胜,与香港同胞共克实难。”

中山一院(小图).jpg

稍早前,中山一院已派出22人医疗队支援香港核酸采样工作,此次出发的医疗队员将承担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进驻方舱医院为香港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戴着“逸仙清单”支援香港,守护大湾区

对于“粤港一家亲”,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黄楚霖有着更深的体会。这个广州医生有许多亲人住在香港,不少亲人在此轮疫情中出现了家庭聚集似感染。作为医生的她,几乎每天都会通过视频、电话给香港的亲人支招,远程建议。而今,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的一员,她将启程前往香港支援特区抗疫。为包括亲人在内的更多香港同胞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

中山二院.jpeg

3月14日下午,由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派遣的第二批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共75人,经深圳湾口岸启程赴香港,将进驻方舱医院,协助香港特区实施疫情动态清零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

据悉,香港疫情发生以来,同在大湾区的广东医疗领域一直对疫情进展给予高度关注。3月4日傍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一医院接到省关于组建支援香港医疗救治队的有关通知要求,接到通知后,医院在2小时内组建了一支应急支援队伍。并从中选取了丰富抗疫经验、掌握粤语、英语语言的28名队员作为首发医疗救治队伍。

中山二院2.jpeg

目前医院共7名队员作为广东省第一阶段援港救治医疗队的第二批队员于3月14日出发支援香港。队员中,有来自急诊、内分泌、呼吸科的3名医生,也有4名有着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队员陈婉芝的先生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并已于2月前往香港支援核酸采集工作。本次她前往支援香港抗疫,来自广州的这对医护伉俪将在香港“云团聚”。

为了更好地协助香港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组织所有队员完成多次省卫健委视频培训及院内的防护及采样培训,并且进行了全员穿脱防护服考核,全体队员考核合格。按照省卫健委的指导意见,医院还为医疗队员们准备了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防护物资和个人生活物资,保证队员无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医院还结合香港地区的情况,贴心地准备了“逸仙清单”:考虑到香港地区使用繁体字的情况,后勤部门提前准备了简体字、繁体字两种身份标签,让医疗队员们贴在外衣上。

中山二院1(小图).jpg


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表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孙逸仙纪念医院已经多次派出医疗队支援兄弟城市抗疫。无论是在临床救治端,还是在核酸采集端都圆满出色完成了任务。“支援武汉时,我们医院的专家组成员每周都会和前往队员进行沟通、联系,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这次支援香港,我们也希望将这一传统坚持下来。整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都将是队员们的坚强后端,都将是香港抗疫的坚强后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再派8名医护人员支援香港抗疫

3月14日中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次派出援港救治支援队,包括8名医护。中山三院的赴港队伍分两批,第一批已于3月7日出发赴港,先行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为后续医护的到来做准备。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专家、中山三院党委委员、感染科崇雨田教授担任广东省援港救治支援队领队。

据悉,崇雨田教授曾于去年广州本土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支援抗疫医疗队领队带领中山三院222名医护人员接管市八医院四个病区的本土病例救治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150例本土阳性病例的“清零”,有着丰富的带队经验。

中山三院.jpeg

14日出发的有感染科副主任护师李莉莉、副主任医师吴元凯、主治医师陈达标、主管护师董巧怡、主管护师何娜和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郑文争、营养科医师肖知周等8名医护人员。

中山三院2.jpeg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吴元凯此前参与过支援武汉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郑文争是该批次中唯一的呼吸科医生,他这次主要是去熟悉各方面情况,后续还会有呼吸科医护力量继续支援,“虽然是第一次去香港直面奥密克戎,但我们的队伍经过这两年的考验,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工作,很多工作都常态化了,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我也没有特别的担忧”。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吴元凯此前参与过支援武汉,还在两周前作为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参与东莞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救治工作,他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次特意带了三双鞋,一双在病区里穿,一双是来回进出的,还有一双是在住处房间里运动用的。

“我们要去的是方舱医院,但香港的方舱与之前武汉的方舱医院不一样,入院标准要高一些,所以,这次的挑战会更大一些”,吴元凯介绍。

医院院长戎利民教授表示,医院将严格落实国家的要求,尽一切资源、一切力量支持香港抗疫,同时也已做好了持续派出队员到港支援的准备。“希望为香港取得抗疫胜利贡献中山医力量。”


广东省中医院:

7名队员全都参加过新冠救治

3月14日,作为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凌传仁、陶兰亭、王维亮、张军、王新、陈维生、陈名桂7位队员赴港开展患者救治工作。3月7日,医院郑丹文副主任医师已经赴港开展工作。

WechatIMG36.jpeg

在医院举行的出征动员大会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表示,此次赴港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医院做了精心的筹备,7位队员都参加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其中5人曾于2020年赴武汉支援抗疫,2人在2021年到广州市定点收治医院支援。在抗疫实战中,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辨证施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准护理病人等,这是一支经受过严峻考验的队伍,医院后方也会举全院之力为在香港支援的队员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表示,无论是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以及现在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东省中医院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先,尽心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叶欣精神。这次医疗队援港抗疫任务重,队员们已经做足了思想和临床能力方面的准备。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支援香港抗疫,我们还有储备队员

此次支援香港抗疫,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派出了包括1名专家领队、1名感控督导员、2名医生和3名护理人员在内的7人团队。其中有曾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委派赴福建抗疫的医疗专家,有参加过湖北武汉方舱医院救治工作的感控督导专员,有深入负压病房参与救治的护士长,有具备20余年新生儿重症救治经验的护士,有妻子也是医务人员的青年医生,有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95后”护士。

稍早前,省二医已经派出2名队员加入国家(广东)援港P2+移动核酸检测队。接到任务以来,省二医多部门协作,多方联动,积极做好相关人员、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在港开展工作,队员们均具备粤语沟通能力,具有丰富的临床救治和院感防控经验,参与过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省内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部分队员曾驰援湖北武汉抗疫。

800x534_622f190b57d77.jpg

623x740_622f190b49adf.jpg

上午11点,省二医7名援港医疗队员集结出发。林宇坤、李惠怡两名队员还曾经支援湖北抗疫,参与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林宇坤是此次医疗队的感控督导员,曾参与武汉方舱医院的流程设置和感控督导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创的感控督导员制度,迅速被广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指挥部及江汉方舱医院采用,在全国推广应用。关于该经验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上,影响因子高达27.5,位于传染病类杂志第一位。“这次援港,我们也将这项经验带了过去,并且因时制宜,不断根据疫情变化与时俱进,全方面保障所有医疗队员防护到位。”他说。

护士吴珊珊,是一名97年出生的小姑娘,刚过24岁生日的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参加过负压隔离病房救治、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省内多地核酸大规模采样等工作。作为本次医疗队年龄最小的一员,她说:“疫情当前,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没有‘大家’,何来‘小家’?”

据悉,省二医院还组建了援港抗疫储备队伍,按照小组管理模式运行,每个小组都包含医生和护士,均衡搭配,实行一岗多责模块式组队。目前,省二医援港抗疫储备队员们已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按要求准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做到有备无患。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为香港抗疫贡献中医力量

粤港一家亲,抗疫心连心。3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出6名医疗队员赴港支援,其中4名医护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的技术骨干,且詹少锋和吴玥有丰富的援鄂经验。

医院儿科一区护长吴玥给香港的幼儿患者提前准备了小惊喜,她随手用手套做笑脸、鬼脸,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焦虑,拉近与患儿距离。今天也是呼吸科医生张高第二个孩子出生一百天,“本来已经和爱人安排好了,但香港疫情严重,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们义不容辞。”张高计划早日归来,为孩子补拍百日照,照一张全家福。

广中医附一院1.jpeg

除了充足的出行物资,医院还贴心地为队员们准备了柴葛感冒退热颗粒、复方川贝止咳露等院内制剂傍身。

WechatIMG19.jpeg

“在香港,有许多亲友、同门、学生,我们与香港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同寻常。作为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依托中医医院,我们医院在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希望能能为香港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医院党委书记李强表示。



统筹:南都记者 王道斌 尹来 陈成效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李文 杨丽云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林伟吟 张阳 叶张翔 甄晓洲  宋丽萍 查冠琳 朱健

王舒慧 刘庆钧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记者  吴佳琳 刘威 陈冲 林耀华 徐杰

编辑:王道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粤港同心 共战疫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