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建设公共充电桩的小区居民苦于充电无门,而已经设置有充电桩的小区就万事大吉了吗?
图:天河区猎德街誉城苑小区公共充电桩。奥一新闻拍摄
近日,南都·奥一新闻走访天河区猎德街誉城苑小区,发现该小区虽然已经设置了100个智能充电桩,但是仍有居民“偷偷上楼充电”,这是为何?
有居民称“不会使用公共充电桩”
记者走进誉城苑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点,看到有位阿姨手拎电池从楼里走过来,把电池装进车子里,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后,骑上车准备去买菜。记者见状拦下这位阿姨,并询问阿姨为何不使用公共充电桩?阿姨表示,因为自己“不会扫码使用公共充电桩”,所以“都是将电池拆下来,带回家里充电。”所以充电桩好不好用“不知道”,但是她也表示“年轻人还是会选择在这(公共充电桩)充电的”。
图:记者扫码体验充电桩。
为了测试充电桩是否方便使用,记者随即扫码体验,结果发现这里的运营商是一家叫“粤万通”的公司,分为“优惠充值”和“立即启动”两种模式,同时提供“120分钟、240分钟给、360分钟”三个套餐供选择,不同选择还可有相应的优惠活动。基本上一块钱能充两个小时。据附近一位居民介绍,“一般一次要充四五个小时才能充满。”
图:公共充电桩停满了占位的车辆。奥一新闻拍摄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现场看到,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25个充电桩中有24个处于空闲状态,只有一个充电口是充电使用中的,可是公共充电桩前却停满了电动自行车和脚踏车。
充电点堆满杂物,被吐槽“阻碍进出”
在小区里,相隔不远还有另一个公共充电桩,记者发现醒目位置竖着“非充电车辆请勿停放”的牌子。而在牌子附近,电动自行车和脚踏车东倒西歪交叉停放着,废弃的外卖箱、落灰的遮阳布、散架的车配件堆放在上面,公共充电桩前俨然成了堆放杂物区。
图:充电点杂乱停放的车辆。奥一新闻拍摄
这时,有一位阿婆看见记者在了解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走过来吐槽道:“这里的电动自行车停放无序,有些还停放在我们平时聊天的空地。我们这些老人家走路不方便,有些人还要推轮椅,跟他们(乱停放的人)沟通过但没用。”阿婆一边说,一边挥了挥手上的红色塑料袋,“你看,我现在买完菜都直接回家了,没地方玩。”
奥一新闻拍摄
奥一新闻拍摄
记者在阿婆所说的“聊天的空地”前,看到立着一个指示牌告诫“大家不要把车停放在此”,但似乎效果不佳。
有居民抱怨“在充电桩充一次花几块钱太贵”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誉城苑公共充电桩的雨棚上安装了悬挂式的灭火装置,在安装充电桩的墙上,还张贴着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知识宣传。根据住宅楼墙上的指引能找到了设置在小区一角的微型消防站。在微型消防站隔壁的大门还张贴了“禁止电动车入内”的标识。
奥一新闻拍摄
奥一新闻拍摄
这样看来,电动车是禁止上楼了,但还是有居民会将电池拆下来随意带回家。
为何不使用公共充电设施呢?记者询问一位在长廊聊天的阿姨,阿姨有些诧异:“没人在这充的啊!充一次几块钱,回家一度电才六毛,都是偷偷带回家的。”在家充不觉得危险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阿姨给出了“妙招”,“每次在楼下停好车后,等电池散热一个小时再拿上楼。在家充电的时候有人看着,睡觉的时候要拔插头。尽量做安全些,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邻居负责。”
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已超过3000万辆,广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4万辆。然而,在使用这一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据广东消防介绍,上半年广东发生的两起电动车亡人火灾均为室内违规停放的电动车电池故障起火引起。
事实上,2021年8月1日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就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充电很危险,带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属违法行为。今年7月1日推行的广东省“消防新规”更是禁止在楼梯间为电动车充电,违规最高罚5000元。
近日,员村街道执法人员对员村西街穗乐花园开展消防监督执法时发现,有电动车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一周后,执法人员复查时发现,该处仍有电动车违规停放,遂对当事人立案罚款500元。
您身边的小区是否已建有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桩?是否存在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南都·奥一新闻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联盟,欢迎报料。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实习生 胡铭恩
编辑:管玉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