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续五年位居第一生育大省!解读两类人口“双过亿”背后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3-04-03 14:04

南都讯 人口是经济发展要素中除资本、土地之外最基础的要素。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公报披露,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其中,广东城镇常住人口9465.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79%,比上年末提高0.16个百分点。

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保持全国首位。省统计局方面数据还披露,2022年,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同比增加102.8万人,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体量同时“过亿”的省份。

“广东出生人口继续领跑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稳定增长,新型城镇化持续高质量提升,劳动力抚养负担相对全国较低,人口发展将保持长期稳定。”省统计局4月2日分析称。

全省少儿抚养比25.67%

广东连续五年成为生育第一大省

根据公报,2022年广东全省出生105.2万人,出生率8.30‰。广东出生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53个千分点,也高于人口第二大省山东1.59个千分点。广东是连续三年出生人口超100万的唯一省份,“第一生育大省”连续五年在全国省份中出生人口最多。

表2.png

来源:《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末,广东常住人口中,0-15岁有2478.9万人,占比19.59%。此前根据《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开展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18.8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1.97个百分点。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回升。

人口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的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至64岁)人口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0-14岁儿童与劳动人口之比)和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人与劳动人口之比)。公报显示,广东劳动力抚养负担保持持续相对较低水平。2022年,全省少儿抚养比25.67%、老年抚养比13.34%,总抚养比为39.01%。

广东省统计局预计,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和新的生育政策的推进落实,广东出生人口规模将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另外,广东省2022年死亡63.0万人,死亡率4.97‰,人口自然增长42.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33‰。根据公报,广东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3.45%。

广东的老年人口规模小于山东和江苏,大于浙江。2021年7月,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广东人口老龄化基本状况及其变化分析》称,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例超过7%,人口老龄化的相对速度有所加快。由于广东大量吸纳外来劳动适龄人口,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的老年人数相对较轻。

“从未来发展变化看,跨省流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再加上跨省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多,这将使到广东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变得尤为复杂。”上述分析表示。

人口红利要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

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超过六成

官方数据披露,广东省2000 年、2010 年、2020 年近三次普查人口增量分别为 2359.25 万人、1788.14 万人、2170.94万人,增量保持在两千万左右。广东是外来人口流入大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2万人,占总人口的23.5%,位居全国之首。

广东跨省流入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达九成以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7.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9个百分点。

省统计局数据最新披露,2022年,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475.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6.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9.6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0.38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0.47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83年。

“广东人口红利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将有力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解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时称。

图1.png

来源:《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去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规模呈小幅波动。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这是在2022年广东疫情散发多发的因素影响下,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现象。”省统计局方面分析,作为外省务工人员输入大省,广东省外流入人口来源地前五省份,分别为广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去年广东疫情防控政策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多地外省务工人员回流返乡。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为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带来活力,但对流入地的公共资源也带来了挑战,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家庭养老、医疗待遇、子女入学等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培养一批投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工人,并为企业中级和成长性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工人与传统工人不同,他们需要懂外语、大数据、编程、软件开发等,是现代化、智能化产业的工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刘金山说。

“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认为,既要对城市的综合生活成本进行全面评估,也要政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软硬设施。譬如,针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多租赁房等,优化住房政策,降低人才生活成本。“提升制造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水平,以产业引领人才流动,以及加紧节奏,高薪引进研发人才。”丘育华说。

“2023年开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省统计局方面表示,随着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将逐步恢复正常,跨省流动人口将继续选择流入。另据运营商手机信令大数据显示,2023年1月返乡的跨省流动人口,2月已有八成回流广东。

声音


广东人口红利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将有力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


针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多租赁房等,优化住房政策,降低人才生活成本。提升制造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水平,以产业引领人才流动。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华安达董事长丘育华


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培养一批投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工人,并为企业中级和成长性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工人与传统工人不同,他们需要懂外语、大数据、编程、软件开发等,是现代化、智能化产业的工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刘金山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梁思华

编辑:黄姝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