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手因黑色素瘤去世! 口腔黏膜长黑斑要小心癌变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3-06-24 11:36

近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亚军、歌手张恒远因罹患黑色素瘤去世,年仅37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因黑色素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多发于皮肤,但是口腔内也可能长黑色素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刘元医生提醒,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亚洲人群,一旦发现口腔黏膜上的色素痣及黑斑形态和边界发生变化,应尽早就医及时处理。

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亚洲人群 

黑色素细胞位于基底层中,可以分泌黑色素,角质形成细胞接受黑色素之后,形成保护膜免受阳光伤害。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绝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增生缓慢,持续多年不会变化。和皮肤一样,口腔黏膜中也存在黑色素细胞,在一些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吸烟、机械创伤、外伤、化学等刺激下会产生黑色素颗粒,形成色素痣和黑斑。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口腔黏膜色素痣的年发病率为4.35人/千万。

图片6.png

刘元医生整理

口腔黏膜黑斑是口腔黏膜色素沉着。大多数情况下,口腔黏膜黑斑是独立、单发的,常发生在嘴唇、牙龈上,没有明显的疼痛、破溃及其他异常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发生在唇部,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消融黏膜黑斑。相对于传统的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拥有创伤小、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后疼痛较轻、预后好、几乎不留瘢痕、极少出现色素再沉着等优点。

下唇黏膜黑斑.png

下唇黏膜黑斑

377x260_64950ece7eb90.png

 CO2激光消融术后即刻

798x530_64950ed02c95d.png

CO2激光消融术后5个月

目前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与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不良修复体、吸烟、化学、机械创伤、长时间紫外线暴露等。但在长期的不良刺激下,口腔黏膜黑斑、色素痣也会癌变,发展成为黑色素瘤。除了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也可发生在黏膜(鼻腔、口腔黏膜及上、下消化道等)。研究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有明显种族和地域差异,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亚洲人群。刘元提醒,口腔颌面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低。一旦发现口腔黏膜上的色素痣及黑斑形态和边界发生变化,应尽早就医及时处理。

图片7.png

上腭恶性黑色素瘤(图片由院方提供)

如何判断口腔黏膜黑色病损是否为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色素痣与皮肤相似,也可根据ABCDE法则判断。

图片8.png

ABCDE法则

刘元医生建议:

1.如果发现口腔黏膜出现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深浅不一、直径>5~ 6mm,短期内迅速增大的黑色病损,或者正常的黏膜黑斑出现破溃、流血、瘙痒、疼痛等异常情况,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黑色素瘤疗效的关键。

2.当口腔黏膜出现黑斑时,不要恐慌,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全身检查,尽早查出病因,避免机械刺激,避免长时间的强紫外线刺激,不要使用劣质的化妆品,于口腔黏膜科做相应处理并定期复查。

3.对无法明确诊断的色素沉着异常性疾病,位于易于受到反复摩擦刺激的部位,或有恶变信号,不论面积大小与形态如何,应尽早常规预防性切除及活检。

4.口腔黏膜属于日常难以观察到的部位,建议积极自查,及时就医检查、排除风险,但也不要过于关注自己身上正常的色素痣,避免过于紧张、焦虑,自行采用不恰当的刺激及处理,如盐腌、切割、针挑等,引起正常的痣发生病变。

口腔多处黑斑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有关

但如果发现自己的唇部、颊部、舌头上有很多处黑色的斑点,那可能就不只是口腔的问题了,可能是一种综合征: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普杰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特点,伴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刘医生提醒,胃肠道息肉癌变风险较高,建议患者行胃肠镜检查,定期监测、及时治疗。

WechatIMG1798.jpeg

患者口内有多处黏膜黑斑,于口腔科就诊之后,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黏膜低级别管状腺瘤。(图片由院方提供)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许颖慧

通讯员:张曼莉 李耀文 郭千千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