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笃行致远 深圳市丁光辉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果累累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4-05-23 10:01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深圳市丁光辉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4月,工作室有成员7人、学员22人,学段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两年来,工作室领航人丁光辉以“孜孜以求,立己达人”为宗旨,以“专业引领、创新交流、合作共生、携手成长”为定位,着力构建语文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基础教育科研骨干的集聚地、教科研专家和名师的孵化场,立足文言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深研精教,引领辐射,与团队一起奋楫扬帆,笃行致远,达到共学、共研、共成长的目标。

800x601_664aeb3d7ac16.jpg

800x600_664aeb3e5ea44.jpg

800x600_664aeb425e1e6.jpg

深研一项课题 逐步形成易操作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深圳市丁光辉教科研专家工作室带领团队以《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建构的研究》课题为抓手,结合小初高阶段文言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现状,以团队研修为主要活动形式,在高中学段多次举办《守语文之正,创教学之新》教学研讨活动,借助《促织》与《变形记》群文教学研讨,指出大单元教学改革的趋势,加强单篇教学与大单元教学整合,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系统性、人文性,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在初中阶段,举办课内外文言文融合探究课(同课异构)——以《狼》为例,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解析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学阶段,常态化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推行“爱阅读的孩子会发光”古诗词阅读行动,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深厚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初高文言文贯通式教学的过程中,开发校本资源,逐步形成易操作、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营造学习交流的良好环境 打造一支和谐共生的教育科研队伍

工作室主持人丁光辉以身示范,带头引领,组织全体成员主持开展各项研讨、培训活动,先后举行工作室成立大会、工作室课题开题仪式、工作室中期研讨会议、文言文教学示范工作、工作推进会等培训活动近二十次,凝聚力量,达成共识,形成经验。带领工作室成员到兰州大学参加的“全国名师工作室品牌建设论坛”活动,深入学习了《学习贯彻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任务新举措》《名师工作室建设指南》等,领悟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及未来发展趋势,切实增强工作室建设的理论水平和战略思考能力。

通过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科研策略,广泛开展现场指导、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营造成员间合作、学习、交流、研究、引领的良好环境,打造一支携手并进、和谐共生的教育科研促进者和探索者队伍,工作室成员获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工作室培养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区级教科研专家3人,校级领导3名,教研员1名,学校行政中层干部4名,1名成员被评为省级网络空间优秀教师,2名获评广东省少儿阅读推广人。

帮扶地区和学校 近年开展交流活动多达32次

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加入罗湖区与广西隆林、西林,广东陆丰、怀集、潮安、东莞,新疆喀什等地教育帮扶活动,先后组织工作室成员到隆林、陆丰、潮安、东莞等地开展教育科研讲座、文言文教学示范等教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32次,其中专家讲座11次,研讨4次,成果推广11次,课例交流6次;参与组织和接待四川南充校长领导力学习团队、新疆喀什校长考察团、广东东源校长考察团、青海、杭州、汕头、潮州教师代表团等共1000多人次,开展对口帮扶等活动,受到各地帮扶单位和教师的肯定好评。

推出科研成果 被评为“全国科研十佳名师工作室”等

深圳市丁光辉教科研专家工作室扎根教学科研一线,引领团队努力构建以实践为本、素养为导向的学习型团队,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探讨教学方法,每学期承担一次主题展示活动,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传达先进的教学理念,起到“以点带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深圳市丁光辉教科研专家工作室一是完成了“九个一”工程(一节公开课,发表一篇围绕课题的论文,共读一本书,撰写一篇文献综述,做一次区级以上经验分享,一次课题总结,一次中考真题分析,一次命题试卷和一篇围绕课题的教学反思);二是编撰了一批科研教材,主持人丁光辉带领编写了8本校本课程,出版专著1部,完成3篇高质量课题报告,包括《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运行情况调查——罗湖坪山龙华三区对比》《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型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成果报告》《文言-文学-文化: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型构建的实践探索》。三是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并开展子课题研究,工作室共发表论文22篇、申报了相关区级、市级子课题7项。

研究成果被《中国教师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在“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品牌建设论坛”中,本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科研十佳名师工作室”和“全国特色品牌名师工作室”。

同时,该工作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工作室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学科限制、学段限制,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推进微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达成资源共享,实现发展共赢。“丁光辉科研”公众号平台自建立以来,发表文章、活动共24次,及时发布、推送了工作室的学习成果和研讨活动。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邵嫦娥 何云惠

编辑:谢粤蕾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