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去哪找?这场生态教研活动里有答案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4-11-19 18:17

“今天,我又见到‘黑皮’了! 我们都昵称‘黑脸琵鹭’为‘黑皮’,它是深圳的明星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深圳市民最尊贵的客人,每一个深圳孩子的最爱!每一声鸟鸣都是诗意的源泉,每一次眺望都是对生命奥秘的探寻”来自深圳中学初中部初一学生李欣宜说,她在华新小学“云水童诗间”六年,来红树林不少于60次,创作了大约300首童诗,有不少与红树林有关。

11月17日上午,由广东省林业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圳福田区教育局主办,广发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和深圳市学生文联支持的第五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绿美广东·阅读自然”红树林生态写作活动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举行,来自深圳30所红树林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学校、阅读写作教育特色学校13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听取知名阅读写作推广人谢晨、动物小说王子袁博关于生态文学的讲座,在志愿者带领下观鸟、研究红树林生态,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交流,收获诗意与成长。

图片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胡柳柳高级工程师主持并全程参加活动。她介绍道,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0月,1988年5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保护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现有红树植物20种,记录鸟类超过272种。11月6日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约,今年恰逢红树林保护区成立四十周年。为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科普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也为爱护红树林、爱好野生动植物、爱好写作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平台,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第五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绿美广东·阅读自然”——红树林生态研学写作活动。

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儿童文学作家、学者袁博,中学就读于深圳,20年前就是红树林的常客,迄今已创作30余部长篇动物小说。他说,童年与鸵鸟的亲密接触,中学时期到红树林观鸟研究红树的经历,为他后来走上动物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希望小作者们在观鸟、研究红树生态和随后的写作中,换一个角度,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到人与自然生态的紧密联系,将生命美好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

知名阅读写作推广人,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科学阅读推广大使谢晨表示,生态文学、动物文学写作,一定要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个理念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期望红树林,红树林研学和写作活动,成为深圳孩子的精神家园。他还向全市青少年野生动植物爱好者、文学写作爱好者发出征稿邀请,希望孩子们多多利用这个观鸟季,在父母带领下,到深圳湾、红树林保护区观鸟、研究红树林,感受生命的传奇与美好,写出有科学原理、有代入感、开脑洞的诗歌、散文、小说、科普文学作品。

图片

图片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师生们分组在红树林保护工作者和志愿者引导下观鸟,探秘红树林。动物小说爱好者林凡在紧张的高三备考之余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她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红树林生态写作活动。观鸟时,我看到反嘴鹬的瞬间,我惊奇于她不同寻常的喙以及水中倒立的奇怪行为,进而想象反嘴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传奇,得以成为现在的模样。这难道不是一个绝佳的灵感吗?”

刚刚出版了动物小说集《我是一只帝企鹅》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动物小说爱好者罗千钰,这次和红树林的植物“杠”上了。她说:“秋茄是一种典型的真红树,果实成熟后不会立即掉落,而是先长出一根又长又硬的胎生苗,接着胎生苗脱落,如果退潮,则直直地插入泥中,生根发芽;如果涨潮,则随波逐流,能在海上漂三个月之久,生命力非常顽强。红树林这里遍布盐碱、淤泥、海浪,本不适于植物生存,可红树们创造了奇迹,把这里变成了它们的天堂并且努力守护。”

科幻爱好者,初一学生周宸逸说:“红树林是繁华都市中的一颗绿色明珠,真难以置信,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竟隐藏着这样一个生态秘境。如果以红树林、黑脸琵鹭这个生态体系来写个科幻作品,一定很有意思。”

“本次研学写作活动为森林文化周注入更丰富更鲜活的内涵,是一次孩子们增强环保意识、纯化深圳眷恋、积淀民族情怀、打开国际视野、磨砺写作技能的宝贵旅程。”红岭教育集团鹏翎文学院首席指导教师邹华桢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

深圳市光明实验学校文学社导师廖立新感叹道:“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海洋湿地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对红树林生态价值有了最直观的认知,树立起了生态文学的基本概念。孩子们一边听讲解一边通过镜头捕捉各种鸟的身影,培养了对鸟类生物亲近的感情。深圳的孩子真幸福,如此神奇的红树林,如此别具一格的生态教育、生命教育、文学教育,真好!”

来自深圳实验学校的家长代表周静女士对全程参加这次红树林生态研学写作活动深感荣幸。她说:“一路上,大家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倾听大自然的低语,体验到红树林的神秘和生命的多样性。在活动中大家增长了见识,激荡了心灵,更有孩子现场作诗,写作灵感喷涌而出!我相信,在后续的创作环节中,孩子们定会在文字的浩瀚海洋里肆意畅游。非常期待孩子们的精彩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