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人齐聚的“先生讲堂”:让学生成为规则设计师

南方都市报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4-12-25 11:41

“已经不止一次听希贵校长的讲座了,今天他在学校空间革命和课堂模式变革方面的分享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灵感。”福田区“大先生”培养计划赋能工程学员刘真真,听完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主题讲座后如此感慨。

图片

12月24日,福田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全区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福田区“大先生”培养计划“领航”“远航”“续航”“助航”工程学员,以及区2024—2026年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兼职教研员等8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和学习李希贵对“学校新形态与治理新模式”的深刻见解。

“福田教育人需不断学习先进思想与理念,此次活动便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契机。”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致辞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面临巨大冲击。育人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其涵盖空间、思想、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若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拼命刷题写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将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实践能力、好奇心与创造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福田教育人必须深入思考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 这一根本性问题。

建造一个社区而非城堡的学校

传统的“教室 + 走廊”学校空间布局,正逐渐被以学习社区为主流的设计所取代。在此背景下,李希贵深入阐释了基于学习社区的学校空间设计理念与实践要点 。

图片

打破传统教室限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传统学校结构难以满足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需求,因此需构建学习社区替代 “教室 + 走廊” 模式。小学推行全科教育,初中合并学科为学习领域,每个领域设置学习社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配置资源,将对噪音不敏感的课程置于开放空间,球类运动场地旁配备体能训练设施,合理规划篮球场、图书馆等空间,以促进学习随时发生。

“交往” 一词贯穿讲座始终。李希贵指出,现代学校应设计为综合体,采用总分型建筑结构,既具有整体中心,又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区域。通过这种设计,方便跨龄及无课程交往的孩子偶遇,同时将功能性空间集中,如将运动空间设置在负一层,便于学生自由选择。此外,以公共空间为中心组织各类学习社区,餐厅作为社区交往中心、资源计算中心和师生服务中心,承载多种功能,还可集中展示学生创意产品。

此外,学校空间还应承载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多元素养。学校建设应确保户外运动空间,承载多学科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坚韧、竞争、合作等素养;注重学校空间生长性与督导功能,设置可书写墙面、毛毡、网状挂牌等,配备带轮子的桌椅橱柜,方便学生与老师重新组合调配;营造温暖有趣空间,关注空间细节,如合理设计灯光、空调出风口,确保资源易见易用等等。

创新治理模式,激发教育新活力

在学校治理模式方面,李希贵提出需适应新的学校形态,进行创新探索。传统学校以班级为最小管理单位,而新形态下学习社区成为最小单位。这使得教研组长、班主任、导师难以应对社区带来的学科融合与学生管理挑战。因此,李希贵建议学校设置学习社区区长,协调超学科学习,负责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把控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枢纽。

图片

李希贵认为,新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基本单位从班级细化到个人。学校取消全年级家长会和班级统一作业布置,设立学生成长协同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多方资源。学生主导家校沟通会议,老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布置学段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模块选择,改变教学组织方式。

学校从管理偏好走向治理模式,形成平等参与、共创共享机制。以社区为例,师生共同讨论资源分布与空间使用规矩,学生参与制定社区规则。“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设计规则,成为规则设计师。”李希贵表示。

多维度发力,推动福田教育全面变革

图片

王巍为福田教育发展提出了关键方向,她强调,福田教育将从多维度发力推动教育改革:一是学习空间变革,这是课程改革基础,关乎新课标等落地及学生能力培养;二是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建立区域良性内循环,适应体制机制改革大势;三是实现人工智能全域落地,作为智慧示范区,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个性化学习与创作,丰富美育形式;四是深化课程改革,核心是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应改变传统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推进改革,同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是强化学校治理,2024 年为基础规范年,要关注管理制度落地,推进现代化、科学化治理。

王巍表示,福田教育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福田教育人要共商发展,相互支持,一起全面推进福田的教育变革,着力打造“本真、适才、普惠、优质”的首善教育。

 

 推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