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餐饮、运输、外贸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各项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如何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生存大考成为诸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南都记者将聚焦“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这一话题,记录中央层面多项助企纾困政策之下,停摆的产业如何迎来复苏。这是“疫后重启·关注复工复产”系列报道第六篇。南方都市报也面向全网征集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的新闻线索,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nfdsb289@126.com
微信:xiaowen1988cheng
穿梭在每一个城市,用速度织起每个人生活之网的快递骑手,在这个春节因疫情与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一道停摆。停工近两个月后,外卖员林森(化名)重新骑上了摩托车。
重启或是迟缓的,林森身处湖北疫区,公司3月中旬恢复营业,业务量如今勉强恢复了一半,这些曾被打碎的生活秩序仍需逐步重建,但林森感受到,“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疫情对外卖行业的冲击,让他感受到了从业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商家尚未营业,一天仅有十几单外卖,不到平日的三分之一。”
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一些用户的订单仍在沉睡;而作为连接上下游的服务中介,上游企业复工的困境和下游消费习惯的变化,正给行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身在淘宝之乡杭州的快递从业人员刘福祥也向南都直言,客户以往的快递大多是零食、衣服,现在一般都是家居日用品,“过年一分钱没挣,都说‘买不起了’”。
疫情之后运量下降,让他们的收入打了五折,而经济下滑对消费可能带来的冲击,更让不少快递员开始考虑转行。
平均每日不到20单外卖,不到往常的三分之一
饿了么的外卖员林森,此前已经停工近两个月。湖北疫区自1月23日开始各城市陆续暂停商铺营业,林森所在的枝江市商铺营运也随之停摆。
3月15日,是林森开工的第一天,“订单只有20单,这个数目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一。”一单外卖,林森能提成4元,远一点的6到8元,开工一个月来,林森每天仅能保持接20单左右,“这几天下滑了,只有十几单”。
图源:新华社
林森平时常年保持在日接单50单以上,月收入6000元左右,而如今急剧缩水的外卖量,也意味着月收入相较以往几乎打了半折。
公司情况也不容乐观,“过去一天公司的流水是1000多单,现在下降了400到500单,几乎对半砍。”
每日,林森戴着口罩骑车穿梭于城市内外,目睹这座从小长大的城市一点点复苏,商铺慢慢开门营业,但宾馆、网吧仍因防疫需要紧闭大门,部分小区依然不让进出,这让他的订单往往只有企业白领,而以往来自娱乐场所的订单仍在沉睡。
过去“失业”的两个月里,林森靠父母接济度日,刚在市区买了房子的他每个月还背负三千多元的房贷,另有一个合租房需要付租金,“上个月贷款还是老娘给还了。”
在这座小城市里,月均6000元的收入,是个不错的营生,而现在,因疫情冲击,按照目前的订单量,林森每个月的工资连房贷都很难还得起,工资收入缩水,让这些外卖员开始考虑重新找工作,“很多员工转兼职,去酒厂、洗车店打零工上班。”
复工后,公司给员工配备了消毒水口罩,然而除此之外,对外卖员的损失,公司也很难有所补偿。“老板请吃了一顿饭,我们也体谅他的难处。”
前段时间,林森照常去送外卖,顾客取餐后,他收到了一个感谢红包,这是他今年开年以来收到的第一个红包,8.8块。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两成,受疫情影响平台取消补贴
疫情之下订单下滑,也让企业感受到生存压力。“整个2月,受疫情影响,餐饮外卖订单比平常水平削减一半。”3月30日,美团高管公开表态,而据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或出现负增长及经营亏损。
据公开报道,疫情影响配送效率,美团额外招聘45万骑手,骑手雇佣成本随之增加,平台受疫情的影响将直接传导至骑手,河北衡水美团外卖骑手宋磊告诉南都,当地近期下调了对外卖员的油费补贴和话费补贴。“以前每个月送够600单就给油费补贴,3月份开始改成远距离配送给油补,话费补贴以往是每一单都有,现在需要送够800单。”
图源:新华社
某电商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外卖平台是产业链末端,疫情之下,餐饮店受到影响,外卖订单也随之受到影响,但这两个问题企业都无法解决。
不止是外卖订单,快递业务也受到影响。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1万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
但与全国大部分城市和物流业疫情期间停摆不同,以中国邮政、京东、顺丰为代表的部分企业疫情期间不打烊,业务则迎来逆势上扬。
数据显示,京东平台的订单近期迎来一波井喷式增长。从1月20日至2月13日,京东的洗手液、消毒液、湿巾的供应量在大年初一达到峰值,同比去年春节同期分别增长超过60倍、114倍和21倍,米面和食用油的供应量在大年初二达到峰值,同比分别增长超过20倍和5倍。
危机面前,亦有业内人士认为,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在疫情催生之下,或将再次提升电商的渗透率,电商和快递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快递物流行业人士徐勇曾公开指出,从短期来看,疫情对快递行业在订单、人工及派送三大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疫情虽影响了快递企业短期效益,但并未影响快递企业内在价值。相反,疫情的发生提升了消费者对快递重要性的认知,有助于提升网购渗透率,快递企业将从中受益。
复工复产同时严抓防疫,骑手丢件风险增加面临赔付压力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缓,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的进程加快,快递行业目前已趋于恢复正常运营。
据国家邮政局官网4月3日发布的《2020年3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截至3月底,主要寄递企业到岗率已达98.6%,主要寄递企业市级以上分拨中心全部恢复正常运行,主要寄递企业营业网点(不含末端备案网点)营业率达99.7%,行业揽收量、投递量相继达到日常水平,但面对常态化的防疫趋势和举措,骑手们遇到新的困难。
北京海淀区的中通快递小哥李杰,春节并未停工,收入影响不大,但因北京小区严格防疫,他需要面临比往常高一倍的丢件赔付风险。3月9日,李杰曾代表300万快递员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介绍一线快递员的工作情况、难点,呼吁让体温正常的快递员进社区,解决一线快递员的派件难题。
近日,李杰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在首都疫情防控呈常态化态势之下,目前派件仍只能送至小区门口或寄存点。“很多放小区门口丢件的,都是放到门口签收了但是没有收到,只能自己赔了。”
图源:北京晚报
为支持邮政物流业发展,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交通运输、快递等物流业加快复工复产,实现稳定发展,各地要对邮政和各种所有制快递企业给予一视同仁的通行便利,推动打破乡村、社区“最后一公里”通行和投递障碍,将智能投递设施等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
除了“最后一公里”带来的障碍和风险,多位北京地区的快递员告诉南都,防疫之下,仍有不少生活难题。圆通快递的快递员任天楠(化名)告诉南都,由于公司不提供防疫措施,口罩需要自己想办法买,还有员工即将返工但却无处可去。“一些快递小哥到北京后还需要重新租房子,现在小区普遍不让陌生人进去,隔离完也难租到房。” 任天楠说。
快递从金华火腿到香皂洗手液,疫情长期效应影响消费降级
与上述从业者忧虑的疫情所带来的短期效应不同,更多的从业者开始担忧受疫情冲击的经济大盘,就此改变消费行为,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杭州西湖区某菜鸟驿站的老板刘福祥(化名)近几天一直在观察驿站的快递量,杭州是率先提出推动复工复产的城市之一,2月18日即复工开张的驿站,见证了这两个月来快递量的变化。“开工第一天是1600件,第二天是1200件,差了400件,这个量一直保持到3月31日,到了4月1号又不行了,现在每天降到500件以下了。”刘福祥跟老婆仔细研究了送来的快递用品,“以前都是金华火腿百草味,现在都买的是拖把洗手液香皂,快递只有日用品,家里不用的就不买了,看来疫情把大家都搞空了。”
前来拿快递的一些顾客也跟刘福祥抱怨:“过年一分没挣,生活很辛苦不购物,都跟我说买不起了。”
刘福祥已经入行多年,曾放弃了全国知名物流公司经理的位置,自己出来创业,今年堪称是最难熬的一年。“形势不好,一天天挨房租,预备把本钱捞回来就转租。”
他不知道疫情的冲击还要持续多久,全球疫情和输入性病例让他感到忧心,因为在抖音上看到西班牙给中国捐了口罩,他自己还特意准备了200个寄给了西班牙驻中国领事馆。
潮水来临之前,没有人能不沾湿衣裳,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今年经济大盘或将遭遇重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3月3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召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上预测,中国2020年全年的增长率会在3%-4%之间。“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已受到巨大的负面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境遇严峻。据清华大学最近对私营企业的一份调查,约85%的民营企业很难熬过三个月。” 林毅夫说。
税收政策救急,行业谋求变革以期转危为机
近期,各大部门也就保障快递物流行业发展频出新政,多地针对物流配送行业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再度明确提出,2020年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对物流企业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除了为物流企业解难,行业亦开始谋求变革,期待以改革转危为机。
业内曾预言,从长期来看,中国电商渗透率仍处于提升期,未来3-5年,预计电商增速仍将超越社零增速,快递行业仍将保持10%-20%的复合增速,行业将更加注重线上渠道的开拓。
北京交通大学张铎教授公开表示,疫情之下,物流行业面临重重考验,包括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控制等,企业复工是一方面,复工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产生利润也十分关键,未来行业或迎来一轮洗牌。
3月27日,国家邮政局再发布《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明确深化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行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建立现代化邮政业供给体系、生态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提出加强基础网络建设,构建综合立体、通达全球、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同业和跨界资源共享,提升服务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智能制造、零售新业态等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即时递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4月2日,国家邮政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快递企业建设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打造临空经济区。
一系列的新政都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轨道,官方对快递业务的未来保有乐观预期,国家邮政局曾预测,预计4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在20%左右,行业发展全面走出疫情阴霾,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超740亿件,同比增长18%,快递业务收入超8690亿元,同比增长16%。
南都记者蒋小天 实习生王凡 乔燕薇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