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深圳市翠园中学传出喜讯——学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其中,高二(1)班钟乐荣获广东省一等奖,高二(2)班方笛荣获广东省三等奖。这是翠园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此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获奖证书
组建校队仅两年
据了解,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批准的面向全国中学生的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获得省赛一等奖以上的学生在985高等院校自主招生优势明显,享受高考加分照顾5-20分,特别拔尖的学生获保送大学资格。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五大经典奥赛中,信息学奥赛其实是最难的,尤其是想达到高层次。”翠园中学老师介绍,信息奥赛就是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只是核心是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方式是计算机程序。从信息学竞赛脱颖而出的选手,素质全面、潜力无穷。
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提高级第二轮认证成绩公布后,翠园中学两位同学获奖。高二(1)班钟乐荣获广东省一等奖,高二(2)班方笛荣获广东省三等奖,这是翠园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在此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左起:方笛、钟乐、凌永周老师)
翠园中学从2018年9月发动学生组建校信息学竞赛队,第一次尝试初赛未能出线,无缘复赛。2019年10月该校编程社竞赛选手钟乐和方笛参加CSP-S第一轮认证,获得较好的成绩,双双晋级复赛。
从教学楼到编程社的路不知道“跑”了多少遍
“经过大约一年又五个月的学习,尝试过两次初赛,终于在复赛中夺得奖项。”在获奖感言中钟乐提到,回想起从2018年7月选择学习编程,走上信息学竞赛之路,花了大量时间,付出了很大努力,得到多位优秀老师的支持和指引。尽管已经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但是他认为,本次比赛出于缺乏大赛经验,未发挥最佳水平失去了冲击省队的机会,“略有遗憾,但终究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证明了自己”。
他回忆说,想起一年来从教学楼到编程社的这条路,不知道“跑”了多少遍,靠自觉和自制写了大量的代码,进行无数次的调试,“当每次成功那刻,我感到无比兴奋,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库存扩张,从而找到了编程的乐趣。晚上在翠园编程社的机房,看了大量的书籍、网上课程,课余有时和方笛他们一起讨论算法,数据结构问题,相互促进。”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说首先得感谢教过我的几位教练。“信息学竞赛是由练习驱动的竞技项目,没有这几位的帮助,我可能无法取得这样的成绩。”
然后他也特别感谢他的老师凌永周老师。凌永周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有日常的教学任务,兼职校竞赛队指导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平时给他提供帮助和鼓励,并为此组建校信息学竞赛队,做了大量工作,做了许多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才有一个相对阻力小的宽松环境。“班主任章君果老师也十分支持我,让我下定决心搞出成绩,各科老师对我十分宽容,从而挤出大量时间进行竞赛训练。 ”
算法是活泼而又生动的
“虽没有获得比较靠前的成绩,但也这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编程的结果。对此,我还是十分满意的。”方笛在获奖感言说,回想起刚开始学编程的那天,他在计算机的命令行中,使用C语言输出了“Hello World!”,这种创造的体验让他爱上了计算机。
在翠园中学,出于热爱他加入了校信息学竞赛队。在凌永周老师的悉心引导和谆谆教诲下,完成了基础知识和编程入门后,开始学习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在他眼中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活泼而又生动的。“我认真对待每一道算法练习题,为算法痴,为数据结构狂。赛后,我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稍有遗憾,但我对这一年的努力无怨无悔。”
复赛结束后,他依旧时常来计算机室看看,学习一些新的算法,与学弟学妹讨论一下编程。将这一年来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与他们分享,期待编程社人才涌现,获得更多奖项。“也许我高中竞赛生涯到此结束,但我从中学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计算思维和对计算机的热爱,将伴随我一生。”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图片:翠园中学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