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广东省阳江市春湾镇大垌村民代表与珠海警备区扶贫工作组成员,在大垌村共同揭开一块庄重而醒目的标识牌,远远望去“军民携手脱贫攻坚”几个大字在石牌上熠熠生辉。“这真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深情见证啊!”大垌村委书记刘洪文动情地说。
近年来,珠海警备区党委始终把参与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协调力量、持续用力推进。自2016年对口帮扶阳江市大垌村以来,该单位积极借力大湾区资源优势,会同地方有关部门、联合珠海华发集团,共同确立了“基础建设补短板、产业帮扶增收入、教育扶贫正乡风、党建帮带强支部”的扶贫工作模式。
4年来,联合地方政府、珠海华发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354.16万元,援建项目16个,帮助全村134户356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当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人均股金持有量达2.2万元。一串串数据、一个个工程,不仅见证了这块昔日闭塞贫困土地的沧桑变化,也见证了军民齐心的鱼水深情。
基建先行
打通脱贫“任督二脉”,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阳江市大垌村,地处粤西山区深处,由于环境闭塞、山多地少,村里一直没有甩掉贫穷帽子。
珠海警备区在调研中发现,该村虽然生态环境优美、林木资源丰富,但进出道路崎岖,车辆进不来,特产出不去,村民只有守着绿水青山“孤芳自赏”。“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包袱变成财富。”有村民表示。
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警备区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年一项工程、三年大变模样”的帮扶计划。“当务之急是把进出村子的道路修好,既能方便群众出行,又能吸引游客前来。”警备区扶贫工作队队员说道。
珠海警备区扶贫工作队介绍,当年警备区投入63万元对进出村子的道路以及村内道路进行重新规划,集中进行了硬化改造,重建了大垌村豆坪桥,结束了村民趟水过河的历史。至此,与外界呈半封闭状态的大垌村,彻底打通了连接外部的“最后一公里”。
道路通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资源逐渐被外界熟知,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大米、番薯、春砂仁、蜂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并催生了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旅舍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村民收入年年递增。
产业帮扶
启动“造血”引擎, 致富奔康路越走越宽
“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产业兴,村民富。”珠海警备区对口扶贫大垌村后,结合该村土地开阔,年光照时数符合光伏发电的特点,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和珠海华发集团投资688万元,把大垌村打造成为该地区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试点贫困村,村集体每年仅靠光伏发电就有近4万元的收入。
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让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随后在警备区的帮助下,全村又开始发展甜玉米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村民陈月灿说起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去年卖甜玉米挣了好几万,对未来我更有信心,更有奔头。”
为打造一村一品牌,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初,珠海警备区利用大垌村当地良好的生态,出资60万元带领村民成立了村肉鸽养殖集体合作社,协调广东省中山市外家鸽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公司+农户”养殖模式,解决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难题。如今,该合作社养鸽场,预计年产肉鸡2万余只,利润近10万元。在特色产业的支撑下,村民的致富奔康路越走越宽阔。
此外,为减少因患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珠海警备区还坚持把医疗扶持作为防止返贫的必要之举,先后投入5万元,协助大垌村实施村卫生室达标建设,配备医疗器材和常用药品,组织医生专家义务巡诊,宣讲医疗保健知识,发放卫生防疫温馨提示卡,制作健康常识宣传橱窗等,定期组织防疫消毒,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医、急病不耽搁。
教育扶持
文化挂帅 ,精神面貌脱胎换骨
“解放军叔叔又来给我们送书包、文具、课外书了!”贫困学生张小丽激动地说。
这是珠海警备区对贫困户学生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的一个缩影。团以上干部每年捐资不少于1000元助学款,人员调整调动后由下一任接过助学接力棒。
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该警备区不遗余力,不仅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生,还大力支持大垌小学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开辟国防教育长廊等,近4年已累计投入10万余元。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承的重要手段,能更好地催生内生造血功能,甚至可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警备区政委刘进强的话,为他们的行动添加着注脚。目前,大垌村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不存在未读和辍学情况。
“扶贫不是简单地送钱送物,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改造思想,形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激发村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警备区司令员杨清淦的话掷地有声。
在抓好教育扶贫的同时,该警备区把淳正勤劳致富的文明好乡风,作为激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他们协调珠海华发集团出资369万元,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购置文化书籍、开辟文化长廊,组织专家下乡,既送理论、文化,又送科技、法律。浓厚的文化氛围,正引领着大垌村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脱胎换骨。
党建帮扶
强壮“主心骨”,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给钱给物不如建好一个党支部。建强党支部,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加强基层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珠海警备区党委领导的一致共识。
“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落实,离不开团结一心、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更离不开一群想在前、冲在前的党员骨干队伍。”驻村干部张俊说。
对口帮扶之初,警备区党委就把建强大垌村党委支部作为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为此,珠海警备区领导亲自备课,亲赴大垌村为村里全体党员上党课,拔付专项资金为党员购买党建学习光盘、党建读物,有效提高了党员群体的思想觉悟和党性意识。几年来,警备区通过联学联帮联建、问题会商联解等方式,有力提高了村党组织自主抓建、攻坚克难和统筹全局的能力水平。
为巩固帮建效果,警备区党委还与大垌村村委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每年“七一”警备区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到大垌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联学联帮联建活动,大垌村党委支部全面建设和党员队伍凝聚力明显增强,一些村民田间地头、闲暇议论到,“现在人心比以前齐了。村里有事,大家都能一起上,干起活来有干劲。”
村党委书记刘洪文说,加强党的建设,使“致富光荣”的观念深入党员心中。如今,党员带头致富,已成为村里50多名党员的共同行动。帮带强壮“主心骨”,形成“头雁效应”,就能留下永不撤走的“扶贫队”。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珠海警备区帮扶大垌村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展开。警备区政委刘进强说:“四年来助力脱贫攻坚,收获的是质朴的军民鱼水情怀,看到的是实在的致富产业,体味到的是军政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我们相信,大垌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通讯员:李兴 马凯煌 阮雨家
实习生:洪晓可
编辑:王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