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6月8日上午,政协第九届珠海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珠海大会堂开幕。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张松受政协第九届珠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九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
九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 327 件,经审查立案 239 件,立案率为 73.1%。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 181 件,占 75.7%;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委会的集体提案 58 件,占 24.3%。经各承办单位的认真办理,提案答复已全部完成,答复率 100%上述提案中的建议已解决或采纳的 259 条,计划解决或采纳的 286 条。
关键点: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出相关提案 64 件,占立案 26.8%,主要聚焦于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壮大实体经济方面。如: 民建珠海市委会关于“构建珠海现代航运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提案,对珠海在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与港口吞吐能力等方面问题“把脉开方”, 提出了颇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为党政部门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民革珠海市委会的“优化产业布局,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提案、农工党珠海市委会的“加强珠澳中医 药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案,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充实珠澳合作内涵、激活蛰伏的实体经济成长潜能打开了新思路, 得到了市党政主要领导的一致肯定。
“完善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提出相关提案 47 件,占立案 19.7%,主要聚焦于幸福社区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如:台盟珠海市支部委员会关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幸 福社区”的提案,从社区治理规划评价、权责划分、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助推了社区治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陈伟光委员的关于“12345 市民热线整合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线监督联系机制”提案,在社会治理创新上的实践,符合参与主体和治理方式的多元 共同治理,拓宽了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对搭建民主监督新平台、丰富社会治理新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加强城市科学管理,促进城市功能跃升”
提出相关提案 40 件,占立案 16.7%,主要聚焦于城市规划与精细化管理方面。如:民进珠海市委会关于“编制以文化为引领,有灵魂的珠海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的提案,调研分析以中共十九大部署 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紧贴珠海实际,建议、措施详实具体,市规划部门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认真吸收了提出的意见和建 议;丁晓平委员的“推进商品混凝土行业集中规划,做好高性能 混凝土推广应用”提案,对商品混凝土生产的空间布局分析客观,指出了城市管理在这方面的短板和潜在安全风险,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工作和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增创文化新优势,促进文旅事业繁荣兴盛”
提出相关提案 39 件,占立案 16.3%,主要聚焦于文化品牌建设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面。如:佘林红、吴灵委员联名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案,从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和珠海历史文化专题研究等六个方面,就挖掘和传承珠海历史文化、树立文化品牌提出的建议,融入到了市文化部门的相关工作中。
“反映群众关切,促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提出相关提案 37 件,占立案 15.5%,主要聚焦于民生保障、发展教育和公共服务方面。如:民盟珠海市委会关于“开展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弯公益行动”的提案,在对全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疾病问题所做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的预防青少年脊柱病建议,为大湾区九市政协合作推进该项公益活动提供了路径参考。
“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生态优势巩固提升”
提出相关提案 12 件,占立案 5%,主要聚焦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如:蒋晓华委员的“在珠海建立‘绿水青山一张图’监测系统,用高科技手段助力珠海的绿水青山保护工作”的提案,是珠海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与发展所需,在智慧城市框架 下建设“绿水青山一张图”监测系统,将大大提高珠海智慧城市数字化综合应用水平,得到了相关单位的积极回应和落实。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提出提案。在疫情防控方面提出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建设和优化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等意见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精准复工复产等意见建议。
张松表示,总体而言,九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质量较高,体现了党政所需和群众关切,体现了服务大局和协商大事的参政议政风格, 体现了鲜明时代特征和人民政协特色,为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采写:记者朱鹏景 李洁琼 洪晓可 实习生骆泓池
编辑:朱鹏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珠海两会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