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教育先行,深圳市罗湖区“六项工程”推动西林县扶贫扶智

南都N视频APP · 罗湖教育
原创2020-08-25 19:08

今年5月份,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李同学,因为厌学以及常常被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有辍学的倾向。

由于李同学父母在外务工,5月中旬开始,深圳市罗湖区洪湖小学教师,挂职西林县教育局副局长、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名誉校长的刘文阳带领学校教师,几次三番远赴李同学所住的山沟,跟其讲政策摆道理谈理想,最终在6月中旬将其劝返回校就学。

将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劝返回校,是罗湖区刚对口帮扶百色市西林县时,扶贫干部、扶贫支教老师们的工作常态。然而,“控辍保学”又仅是罗湖区派驻扶贫支教老师在西林县参与教育脱贫工作,助推西林教育发展的其中一小部分工作。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教育先行。罗湖区自对口帮扶百色市西林县以来,紧紧围绕“扶贫扶智”,广开教育扶贫思路,建学校、派专家、募名师、“送过来”、“请出去”,大力实施“六项工程”助推西林教育发展,扶贫扶智也因此结出绚丽之花。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217.jpg


实施“示范学校”工程,夯实扶贫扶智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曾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罗湖区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对口帮扶,与西林县携手打响脱贫攻坚战。截至今年7月份,罗湖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8亿元,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9万人(次)。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到2019年底,西林县累计脱贫38个贫困村4945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41%。去年4月,西林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为了让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更好接受教育,罗湖区投入5000多万元与西林共建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打造扶贫扶志“示范学校”,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和城市的小孩一样的学习条件,打牢扶贫扶志的根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西林发展,教育当先。”在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碑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凸显出两地对扶贫扶智的重视。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在2019年5月建成,9月正式办学,首批招生是全县44个贫困村、异地安置点贫困子女,共226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723人,留守儿童488人。学校的开办,让贫困子女和县城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的建设、办学各方面都深深植入深罗湖区的先进思想,在罗湖名师的指导下,学校以“东西合璧,乐学达志”为办学核心理念。

“东西合璧”寓意利用广东的扶贫扶智政策和资源,结合广西本地一切有利教育因素,东部与西部珠联璧合,形成强大的合力,组织学生学习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理念,培养学生成为胸怀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乐学达志”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兴趣为抓手,解决学习的动能问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辅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221.jpg

实施“支教工程”,把特区先进教育理念植入西林

为了让特区先进教育理念更直接、更快速植入西林教育,惠及西林贫困群众子女,罗湖区在自身师资紧缺情况下,着力推动“支教工程”,自2017年以来,先后派出21位专家名师到西林支教。

罗湖区专家名师的驻点支教,让特区的先进教育理念直接到达西林受援学校,并通过受援学校的示范向全县学校扩散。驻点支教教师的教学示范和教学技能培训,让西林教师直观特区先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感受先进理念。

更为难得的是,新建的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有罗湖区派驻的五位教师在这里支教。其中,刘文阳挂任名誉校长,李极波挂任副校长,还有刘江红、林春勤、钟淑慧老师。五位名校长、优秀教师直接参与了学校筹办的全过程,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的确立作出决策性贡献,使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的办学水平直接达到全县、甚至全百色市的最高水平。

800x372_5f44c9aac03ab.jpg


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共享特区优质教育资源

建学校、派专家、募名师,学校建起来、专家教师请进来之后,罗湖区还拟斥资900多万元,将罗湖区在全区中小学推行的“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在西林各中小学安装,让“腾讯智慧校园”系统惠及西林。

刘文阳介绍,通过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搭建罗湖—西林教师互动平台,两地教师可以在线共享罗湖区乃至深圳市优质教育资源,这又利于提高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打造有效课堂,实现校园师生亲密互动,从而提高西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已在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建成,西林县其他学校将逐步推进。

 

实施“东西部手拉手夏令营工程”,激发学子学习内生动力

扶贫必扶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好,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考虑到贫困地区孩子不愿读书,学习动力不足可能是主要的原因。为激发贫困子女学习内生动力,罗湖、西林携手实施“东西手拉手夏令营工程”,先期组织西林县西平乡30多位学生到深圳开展夏令营活动,还让他们与罗湖区翠园中学东晓校区的同学手拉手结对互动,打开西林学生的视界,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增长见识,增强责任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深圳的学校组织了部分学生到西林开展“大山夏令营”,与这里的学生牵手结对,让深圳孩子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状况,珍惜当下教育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形成东西互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800x600_5f44c9aea93e7.jpg


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在支教过程中,刘文阳等罗湖区的支教教师门发现,近年来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西林县招聘了大量的教师,由此也带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等问题。

为快速提高西林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前来西林支教的罗湖老师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千方百计牵线搭桥,通过多方努力,让罗湖名师与西林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形成“师徒”关系。

师结对帮扶的蓝方罗湖名师为师,青方西林教师为徒,通过拜师仪式、签订结对协议、立体交流、以书为媒、“同课异构”、青出于蓝、成长档案等形式多样的传授交流,以达到“青出于蓝”,提升西林青年教师品行技能成长。

同时,帮扶还通过两地的学校结对的形式,实施“青蓝工程”。罗湖区共11所学校,与西林县的学校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学校名师与西林青年教师“师徒”结对,不定期开展互动交流。两地的学校教师,或罗湖区来,或西林县去,由此形成“青蓝师徒”带动机制,培养了一大批西林青年教师。

据统计,已有超过800人次的西林教师与罗湖教师形成“师徒”关系,这有力地促进了西林教师的专业成长。

此外,帮扶过程中,西林县还将罗湖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请进来,在西林成立罗湖名师工作室“工作站”。目前已在西林设有“高红妹广东省名师工作室罗湖实验小学工作站”“余治军深圳市名师工作室那佐小学工作站”等,有力地促进了西林青年教师的成长。

 

实施“针对性专业培训”工程,提高本土教师造血功能

2019年秋季以来,罗湖区派出了多名优秀的专业教师支教。西林县教育局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专家型的支教教师资源,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

截至目前,刘文阳老师进行了校长的专业成长培训和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5场),陈冬平老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通讯与公文写作培训(3场)和阅读与写作培训(8场),陆保元老师进行了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3场),陈西雄老师进行了初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培训(4场),陈璇老师进行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培训(4场),黄颖佳老师进行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3场),曹黎明老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这些骨干教师的培训,丰富了当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为西林教育涵养和培育了教育人才。

微信图片_20200825161814.jpg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受访者供图

编辑:罗悦媛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