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印发!从这些关键词看未来15年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10-29 00:18

南都讯 历经第一个风雨十年,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15年如何勾勒发展蓝图?10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 (2020—203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

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是我国与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和国际化知识创新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之一。2010年奠基以来,知识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根据《规划》,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未来15年,知识城将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知识、人才、创新、开放与合作,仍旧是知识城发展鲜明的关键词,从城市建设到产业发展,人与城的融合将如何谱写乐章?

目标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对标国际标准,聚焦模式创新,突出价值创造,把知识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全方位开放的新平台、知识型创新的新标杆。这是《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两个“验收”时间点:

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具体而言,交通网络便捷高效,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国际创新领军人才比较富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商环境全国领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5%,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知识城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知识城建设取得全面成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领军人才高度聚集,知识密集型经济高度发达,高质量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相关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知识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球典范。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知识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一图读懂知识城15年规划.jpg

一图读懂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


布局

打造“一核一轴四组团”总体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将在知识城打造“一核一轴四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协同周边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核: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核。位于知识城中部,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科教服务、知识产权、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和金融服务、商贸新零售、电子商务等知识交易市场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轴:知识辐射传播轴。沿开放大道构建功能高度复合的创新发展轴线,依托轨道站点和重要功能节点,链接“一核四组团”,形成不同特色的创新型产业区域。

四组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组团、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团、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产业组团、新材料新能源及集成电路产业组团。


知识产权

探索开展知产证券化试点

《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破除制约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

在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方面,《规划》强调,一要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开展专利远程会晤制度创新,为专利申请人与专利审查员面对面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径;二要加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建设中国(广州)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实现知识产权交易许可、价值评估、质押融资、风险投资、智库建设、公证服务以及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等功能于一体;三要培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在知识城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探索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企业可约定由境外机构仲裁

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这就要求,既要加强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建设,同时要发挥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作用,支持争取在知识城内注册的企业相互之间约定在内地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的,可以认定该仲裁协议有效,裁决文书经相关仲裁机构对接确认后发生法律效力。

此外,还要支持知识城内企业可约定由境外(包括香港特区)仲裁机构对境内纠纷进行仲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国家及香港特区的仲裁机构、组织,提供更全面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仲裁服务,令相关的仲裁裁决可在内地及香港获得执行。


人才

人才招聘与管理制度要与国际接轨

全球性高端人才一直是知识城谋划高标准发展的重要力量。《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全球顶尖人才、高端研发机构的引进计划,并强调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人才自由流动等先行先试政策,将知识城打造为国际人才自由港。健全吸引国际人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政策统筹协调、人才信息资源共享,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实现精准引才高效引智。

同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尊重个人兴趣,倡导学术自由,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畅通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与企业间的双向流动渠道,破除限制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善聚善用各类人才。


打造创新乐土和宜居家园

为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规划》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创新乐土、宜居家园。

知识城的医疗卫生资源都将按高标准配置。比如,规划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质子治疗专科医院集群。知识城还将全面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

在住房保障方面,知识城将以解决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大力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重点发展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满足高层次人才个性化需求。

在人才培养领域,知识城将引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等教育资源,加强与新加坡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合作,探讨按照对等互惠原则商签两国大学生实习交流项目协议,便利更多新加坡大学生到知识城创新创业。

此外,知识城还将探索与新加坡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企业服务

支持知识城内企业在新加坡直接上市

《规划》明确,要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高端化、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将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着力布局科教服务与数字创意、智能制造产业,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

而为优化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规划建设知识城金融云谷,设立亚洲金融创新研究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服务业态集群,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推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成为国际化金融创新资源聚集地。

同时,探索进一步放宽金融外资准入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包括香港)金融机构在知识城内设立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租赁、财务公司、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研究探索在知识城内设立中新(中国-新加坡)保险公司,增强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此外,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战略合作,鼓励与新加坡交易所加强合作,支持知识城内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


大湾区发展引擎

探讨创建大湾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规划》明确,把知识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具体而言,要运用量子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及前沿技术,建设具备更加高效稳定的海量数据存储、备份、运行及处理能力的国家级超大型IDC数据中心,探讨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研究建立粤港澳三地数据流动融合长效机制,高水平打造大数据流通与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平台,创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构筑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枢纽,探索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互认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形成知识产权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深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生物医药等各领域合作,大力支持港澳高校在知识城设立分校和附属机构,完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港澳教育、规划、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城便利执业,允许产学研复合型人才多岗位兼职,推动人才互通共享。

借助香港、澳门在争议解决、管理咨询、项目策划、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国际化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加快建立完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同时,在知识城建设项目中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引入香港建设专业机构及人才提供服务,形成穗港合作建设范例。

此外,积极参与中国-以色列科技合作,推动以色列生物医药、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高技术产业合作项目在知识城孵化落地。深入推进与沙特的产能合作。支持欧盟地区国家高端研究机构、企业在知识城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分支机构,


绿色智慧城市

全面融入城市交通圈

秉持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一直贯穿在知识城规划、建设、治理各领域各环节。此次《规划》提出,要将知识城建设成为绿色智慧城市。

具体而言,要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增强知识城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交通设施的连通性。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加强知识城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东站、广州南站等枢纽的衔接,加速湾区内创新要素流动。依托轨道交通及高快速路网促进知识城全面融入城市交通圈,打造“外联内通”交通路网体系。

同时,打造以四层次公交线网体系(快、干、支、微)为主体、有轨电车为骨干、出租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为辅助,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打造“1+1+3”的多式联运客运枢纽体系(1个市级客运枢纽、1个区级客运枢纽、3个组团级客运枢纽)。

建设知识城智慧交通换乘中心,为知识城内乘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换乘条件,实现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私家车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完善知识城交通服务功能。


加快建设全国首个花瓣式智能电网

《规划》也明确,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防洪(潮)排涝设施,划定永久蓝线、预控蓝线两级管控,控制水面总量占城乡用地的比例,确保区域防洪(潮)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

针对一直以来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提出,科学编制知识城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规划与系统方案,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2%。

此外,知识城将加快建设全国首个花瓣式智能电网,实现供电可靠率达到 99.999%。同时,打造有知识城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体系,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推动绿色建筑100%全覆盖,


政策支持

下放有关国家和省级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

《规划》还提出,要围绕发展需求,将加大对知识城的政策支持力度。

支持知识城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下放有关国家和省级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支持知识城在知识创造、科技创新、引才用才、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专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重点在要素配置市场化、产权保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突破性探索。


pic_827592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编辑:莫郅骅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莫郅骅1.59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