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建议》对数字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说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将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作为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在智慧技术落地城市应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为科技企业开放哪些应用场景,也密切关系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进度。
第二届智慧城市“金钥匙”奖活动
2020年11月,南都科创工作室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系列专题报道。在各地市级“十四五”规划出台前夕,南都科创记者以“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为关键词收集了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城市最新出台的9项重大相关政策。选取其中与智慧城市直接相关的内容纳入分析,一共整理出政策关键词530个,并从智慧技术、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归类和权重排序,力图通过词频权重梳理出国内一线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最近规划和侧重点,并重点挖掘2021年政策导向下智慧城市应用的重点领域。
亮出“小目标” 夯实新基建
进入2020年后,在新基建和后疫情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四大城市在延续高位统筹谋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上,进一步明晰了各自的建设路径。其中,亮出“小目标”,夯实新基建成为了普遍共识。
南都科创记者此前调研发现,2016年前后,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均出台了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都有相当篇幅叙述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内容。进入2020年后,在新基建和后疫情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四大一线城市在延续高位统筹谋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上,都进一步明晰了各自的建设路径。纷纷亮出智慧城市建设“小目标”。
上海和北京率先出台了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针对性政策文件,分别是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20年11月20日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公众征求意见稿)》(以下分别简称《意见》和《征求意见稿》)。
广州和深圳尽管在当年没有出台专门的针对性文件,不过智慧城市的内容板块被纳入到了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施工图”中,《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都大篇幅地提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四大城市目前都已提出了新一轮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广州提出要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创新型智慧城市”;深圳在2018年7月出台的《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中曾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今年的新政延续了这一目标;北京明确指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上海在《意见》中表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
从“小目标”的亮相中可以窥见,智慧城市落地的整体节奏已然提速,四地都有了明确赛道,抢占智慧城市建设高地或将成为下一轮城市间的竞逐目标。
四城在全面深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各自发布的政策侧重点也有不同。本文重点选取智慧技术和应用场景维度,梳理出四座城市政策相关词汇中出现词频最多的10个进行分析。
分析显示,北京和上海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相关政策对于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政务应用、社会治理等方面最为关注,而广州和深圳的相关政策对于智慧技术在产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偏重,这也体现出广深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制造业集群方面的优势特色。
前十个政策高频词如下
北京:
关注政务和安全应用,民生领域覆盖最多
作为全国首都、政治中心,北京在打造新型“智慧北京”的政策设计上,对于安全领域和政务应用较为看重。在应用场景和智慧技术方面的关键词中,“安全”和“政务”出现次数排名分居一二。
智慧安全是智慧城市各场景应用中较早发展的领域之一。《征求意见稿》指出,北京要打造健康、宜居、安全、韧性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样板,并将通过实施平安小区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楼宇安防系统智慧化改造,以及加强对食药品、卫生、交通、能源、供水等多个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此外,“安全”一词还作为技术概念出现在强化新基建安全、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等部分。
而在“政务”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北京要强化数据治理能力,持续推动政务数据全量汇通、高频汇聚。以“城市码”整合城市多维实体数据,打通线上线下的统筹管理和服务渠道。为此,“开放”成为北京市政策的另一个高频词,共出现16次,包括政府数据开放、政府场景开放等。
此外,北京市政策应用场景和智慧技术词频中前十还包括了交通、医疗、健康、教育和生态,综合四地来看,北京政策高词频关键词中覆盖的智慧城市民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上海:注重安全 聚焦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从政策高频词来看,上海与北京较为类似,作为同样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和全国经济中心,“安全”仍然位列上海政策高频词首位。相对来看,上海对于网络安全的提法更为清晰,“网络安全”出现次数达11次。同时,对于建设运行应急安全智能应用体系及智慧公安也都有专门的政策规划。
同时,上海更加聚焦于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在应用场景和智慧技术词频中前十包括“治理”、“政务”、“城市运行”、“城市建设”、“一网通”等,均与整个城市层面的运行治理相关,与北京相比较少提及民生应用领域。
与城市运行治理的需求相配套,南都科创记者对上海政策内文分析发现,《意见》直接点出了“城市大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要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架构,并将深化数据汇聚共享,将数据作为“城市大脑”的核心资源。
广州:发力交通 建设目标迈上新台阶
尽管今年广州尚未出台关于智慧城市的针对性文件,但在关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等重要政策中,均大篇幅提及了智慧城市。尤其是2020年8月11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了“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创新型智慧城市’”这一目标。较此前迈上新台阶。
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规划内容方面,广州与新基建紧密结合,同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产业特点,更为关注智慧城市中的产业发展和细分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工业”一词高居榜首,其次是“产业”和“人工智能”。
广州的智慧产业正在“多点开花”。据南都科创记者统计,2020年全年,广州市政府官网公布了数字政府、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进展,其中涉及政府文件超过15个,大批智慧城市试点性质的项目正在相关部门展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政策词频来看,交通是广州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关注的应用领域之一,不仅“交通”一词本身共出现29次,并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密切相关的“充电”、交通中的一项垂直领域“轨道交通”也高频出现。从政策内文来看,《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广州建成全国智慧充电设施的标杆城市。可见,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大市,交通将是未来广州重点发力的智慧应用场景,这也有可能在广州催生智慧城市行业的交通“王牌”企业。
深圳:
产业引领赋能新经济发展
深圳市政府曾于2018年出台《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率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六个一”的总体建设目标。而到了2020年,在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背景下,6月19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智慧城市方面提到,深圳要着力打造政府引导、多元共建、全球合作的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聚焦“优政、兴业、惠民”,打开数字政府新空间、增强数字经济新动能、拓展智慧生活新内涵,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
从政策高频词来看,深圳智慧城市领域新政更加细化,对于深圳市创新中心及优势产业的体现也更加明显。与广州市相同,深圳政策的高频词也集中在产业和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既是赋能传统产业的创新技术,自身也已经在广深形成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政策中“金融”和“区块链”两个金融领域高频词在四城中较为突出,体现出深圳对于智慧金融领域的高度关注。《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指出要重点扶持区块链产业。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南都记者 徐劲聪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 实习生 卢盈江
制图:实习生 莫等娴
编辑:程小妹,任先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寻找智慧城市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