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牛皮癣整治效果如何?共享单车成重灾区,多是收分和办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1-05-17 12:12

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精准整治乱张贴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 今年1月,珠海市文明办组织召开“牛皮癣”清理整治专题工作会, 制定《珠海市向“不文明现象宣战”行动方案》,把“牛皮癣”整治作为“八大行动”之一。据悉,第一阶段累计清理“牛皮癣”200余万张,现场抓获张贴“牛皮癣”171人次。

在整治行动中,是否有”漏网之鱼“和”死灰复燃“的迹象呢?南都就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摸排走访珠海市近50处小区、城中村、医院、商圈等。结合市民意见,南都发现珠海“牛皮癣”整治行动的成体成效良好,大部分小广告已经清理干净。针对后续的墙面美化、便民信息发布等,相关部门称将与社区居民共同协商。专家表示“牛皮癣”的整治,需要规范化、常态化,“堵”和“疏”相结合。

“湾区N视点”专题视频报道

摸排走访

大部分“牛皮癣”已消失 共享单车成新的“重灾区”

南都记者沿人民路、梅华路、九洲大道和情侣路、明珠路等主要道路展开调查,并针对沿线的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医院等以往“牛皮癣”频繁出没的地点展开地毯式搜索。这些地点的“牛皮癣”大多已经不见踪影。

WX20210517-010651@2x.png

调查说明:

1.所调查范围为所标注地点附近50米范围内。

2.为方便读者了解调查结果,记者将所调查区域的”牛皮癣“情况分为五个级别,从一级到五级,依次是完全没有小广告痕迹、有未清除干净的痕迹、有少量小广告、有较多小广告、有非常多小广告,此次调查没有第五级的区域。

3.调查时间为4月下旬到五月上旬。

以人民西路沿线的香洲(中富)广场为例。虽然这里有许多展板、健身器材等公用设施,但记者多番排查并没有发现小广告的痕迹;在凤凰南路扬名广场附近的地下通道,记者发现这里的墙面、地面和栏杆也完全没有小广告的痕迹;位于上冲总站附近的上冲社区公园和翠景社区公园,无论是路灯杆、变电箱、长凳等公用设施,还是沿街商铺、居民楼的墙面,都不见“牛皮癣”的踪迹。

1920x1080_60a14a49da9fc.jpg

虽然整治行动整体成效良好,但在一些地方仍有“漏网之鱼”。在明珠南路两侧的护栏上,贴有大量小广告,且内容以公积金提取、医保卡变现等违法内容为主,十分扎眼;在人民东路兴业路口一间商铺的消防栓上,有人用记号笔写满了电话号码,各种小广告布满了箱体和卷帘门;在山桥路沿街商铺的墙面上,贴有“通厕”“钻孔”的广告;在柠溪路三卡桥小区内,多台停放在此的汽车都被贴上了“专业回收报废车”的小卡片。

1920x1080_60a14a48ce85f.jpg

公交站点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之一。记者在城轨明珠站的公交站台上发现,有人用红笔涂上了“收驾照分”的字眼,并遮住了部分站点名称;在三台石立交南的公交站点,有人在“珠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宣传栏上贴上了驾照收分、报废车回收的广告。

1920x1080_60a14a4ad10ac.jpg

南都记者还发现,共享单车俨然成了小广告寄生的温床。各种品牌、各个位置的单车都难逃“牛皮癣”。其中,在金凤路沿线的信息港,停放在这里的共享单车几乎都被贴上了巴士包车、收驾照分的广告;新溪路旁的共享单车则贴满了家政服务、代办信用卡的广告。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现场直击

记者拨通小广告上的号码 50元一分公开收驾照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收购驾驶证分、代办各类证件等违法广告已经成为“牛皮癣”的主流。这些广告到底是谁张贴的?背后都有哪些违法行为?记者前往小广告数量较多的明珠商业广场,并现场拨通了其中一张“收购驾照分”广告上的电话

1920x1080_60a14a4805432.jpg

随后,一名男子很快接起了电话,并称小广告就是自己张贴的,还向记者介绍起了相关业务。该名男子向记者表示,目前C1驾照分数为50元一分,并称“现在的价格都是这样的”。当记者表示有意出售时,这名男子随即告诉记者,相关“业务”无法在珠海本地办理,必须前往其他城市。之后,记者又询问了具体位置,男子仅称他人在南屏,具体位置要记者加他微信后才能发送。

1920x1080_60a14a4913e3f.jpg

过了一会儿,记者收到男子的短信,表示第二天就会包车前往外地卖分,问记者是否想去。记者在周边又发现了多张收驾照证分的小广告,虽然样式不同、电话不同,但都是由同一个人接听。在调查结束后,记者拨打110,并将张贴小广告的情况以及收购驾照分的情况提供给了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表示,稍后会展开调查。

市民声音

希望从源头抓起根治“牛皮癣” 找到小广告背后的始作俑者

在调查中,记者也随机采访了社区的居民。他们大都对珠海整治“牛皮癣”行动的成效表示满意。有市民告诉南都,自己居住的小区过去“牛皮癣”泛滥的情况十分严重。居民楼的楼道、大门、电线杆都被贴满了各种广告。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主要以通渠、安装空调、钻墙洞、开锁、送煤气等民生服务为主,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医疗广告,既破坏居住环境,又散播违法信息。但现在这些广告已经大量减少。

1920x1080_60a14a4b5974c.jpg

还有居民向南都表示,她所居住的社区不仅派出工作人员,也找来义工团体,和居民一起展开清理行动。她认为这种居民、社区齐抓共管的模式值得推广。也有居民告诉南都,目前的整治行动大多是针对小广告本身。如果要根治“牛皮癣”,就必须找到背后的始作俑者。相关部门应该对广告上的电话号码进行停机,并对张贴者进行处罚。

1920x1080_60a14a4bd2da1.jpg

推进解决

社区正积极处理 后续将与居民协商沟通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拱北街道桂花社区在整治“牛皮癣”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社区内大部分的小广告已经被清理干净。但记者也发现,社区内的部分墙面上的“牛皮癣”是用白色油漆盖住,显得不太美观。如何加强清理力度?后续,这些墙面将如何美化?在清除“牛皮癣”的同时,如何确保便民信息及时地发布?记者采访了桂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赖秋娴。

1920x1080_60a14a4b9ba94.jpg

就打击力度问题,赖书记表示,社区在铲除“牛皮癣”之前,都会记录广告上的电话,收集上报给街道执法中队进行处置。针对墙面美化问题,赖书记表示,相关问题确实存在。下一步将会与社区居民积极沟通,发动群众,以社区议事的形式了解居民的意见。另外,对于便民信息的发布,桂花社区将会在铲除“牛皮癣”后,统一制作一批便民宣传栏,在社区的各个楼栋进行安装。后续的信息发布或是广告宣传就可以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避免乱涂乱画的现象再次出现。

专家建议

仍需加强打击力度 大众需要提高甄别信息能力

整治“牛皮癣”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体现。就如何根治“牛皮癣”,提高珠海文明城市建设的水平,记者采访了知名时事评论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教授阮纪宏博士。

1920x1080_60a14a4b1b7f8.jpg

南都:在您的印象中,珠海是否有“牛皮癣”小广告集中出现的现象?

阮纪宏:“牛皮癣”可能在10年前还会大量出现,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已经大量减少了。但具体地看,在人流构成比较复杂的地方,比如农贸市场、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还是有小广告以及相关商品和服务存在的空间。

南都:“牛皮癣”小广告容易死灰复燃,难以根治,原因是什么?

阮纪宏:首先,我们要看“牛皮癣”广告所售卖的商品和服务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正当的广告费太贵、正当的广告渠道太复杂,他们负担不起,根据经济发展的进步,这一现象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一些商品和服务本身就是,那么这处于“灰色地带”,这就不是传播方式的问题,而是法律法规和打击力度不够的问题。

南都:为什么部分群众仍然选择相信“牛皮癣”小广告的信息?

阮纪宏: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中还有一些人所受到的教育不是很高,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一个正当的、合法的渠道去获取正当的信息。这些牛皮癣广告可能就是针对这一部分的人群来进行推销。

南都:针对下一阶段的整治行动,您有哪些意见或者建议?

阮纪宏: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继续搞“猫捉老鼠”的游戏,打击的时候销声匿迹,不打的时候又死灰复燃的话,这是无法根除的。真正要做到根除,我相信必须要通过立法,要知道哪个部门负责什么范围。如果有人违反的话,他们将会受到什么惩罚。香港过去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因为罚款比较重,而且那个法律制定得比较清晰,因此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另外,立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广大的市民在立法过程中也会认识到“牛皮癣”对社会有多大的危害。通过公众教育,市民就不会去接受这些“牛皮癣”,小广告也会自然而然地失去市场。

记者手记

停机外地手机号码 亟须建立协调机制

街边小广告被称为“牛皮癣”,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给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违法成本低,存在一定的需求,它们极易复发。“牛皮癣”已然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一到整治期,街道办、社区、志愿者、环卫工人齐上阵,没几天,新的“牛皮癣”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再度来袭。这就不禁引人发问,难道真的无法根治么?

大张旗鼓清理“牛皮癣”也是一种向不文明现象的宣战,标志着城市迈入精细化管理,原先不起眼的“小事”,如今也成了“大事”。

1920x1080_60a14a4a5d269.jpg

究竟如何根治“牛皮癣”?首先,治理绝不能一阵风,需要规范化、常态化,堵住缺口,避免小广告成为藏污纳垢的“法外之地”。譬如,受制于本地电信部门权限,所以违法分子就钻了空子,在“牛皮癣”上面写着外地电话号码,即便小广告被清理,对他的损失也十分有限,这亟须城市电信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或是搭建更高一级的协调机制,将漏洞堵住。

1920x1080_60a14a49a5c2c.jpg

此外,是否可以设立“牛皮癣”治理系统?将举报、核实、清理、处罚、追责等各个环节,都纳入系统的流程中来,向社会购买相关服务,发挥社工机构、志愿组织的作用。根治“牛皮癣”,还是让小广告失去生存空间,通过加强便民服务的建设,设置实用、美观、牢固的便民宣传栏,解决和满足群众的急事、难事,疏导需求,让群众主动选择合法、合规的商家。


LOGO.001.jpeg

珠中江新闻部·融媒体实验室

《湾区N视点》栏目组 出品

监制:田霜月 李平

统筹/制片人:王靖豪

策划/执行:李涛 张景淞 薄涛 苏宇峰

旁白配音:金正昊

特效:吴佳琳

设计:欧阳静 李毅然

编辑:王靖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