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外多途径培养“学霸”,新校区将随处可体验互动式学习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教育
原创2021-05-26 20:56

青年科学家罗锐邦、钢琴才子邵牧童、发现红树林新菌种的郁喆……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办学理念下,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下称“罗外”)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鼓励每一位学生“年少有梦就去追”,并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这样的支持体现在——在国家、省、市、区级比赛频频斩获大奖的教师们;50多门特色课程、40多个特色社团构成的全体系课程;依托教学数据、以学生为主角的“互联网+学本课堂”;抬头即见梧桐山、“朝看云雾暮看霞”的校园环境以及令人瞩目的新校区......

除了培养走向国际的学霸,罗外还培养了一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罗外因此连续17年被评为深圳市高考先进单位,16次获得深圳市高考最高荣誉“卓越奖”,真正实现了学生“高进优出、低进高出”。据罗外教育集团总校长宁革透露,罗外的办学理念将直接体现在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上,互动学习场景将随处可见,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校园中找到自己喜欢待的角落”。

800x534_60ae27b9edcde.jpg

师资力量:罗外老师追求卓越、砥砺前行,频获“一等奖”

“学校好不好,老师很关键”,罗外老师的实力从“拿到手软”的奖项就可以得知。在广东省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中,毕业仅3年的郑会敏老师获得“高中组一等奖”和“高中组创新奖”两个大奖;在广东省高三地理教师说题比赛中,叶冬梅老师荣获省一等奖;在深圳市班主任风采大赛中,罗外李媛媛老师荣获公办高中组第一名和“最佳班主任风采奖”;在深圳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罗外徐博老师荣获一等奖;在深圳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罗外周文奇老师勇夺高中组第一名;在深圳市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罗外历史科组卫然老师荣获深圳市一等奖;在深圳市语文学科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罗外范盈盈老师荣获一等奖,在深圳市地理学科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罗外张硕老师荣获一等奖,在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陈思洋老师获一等奖……这就是罗外著名的“一等奖现象”。

据悉,近5年,罗外老师在国家、省、市、区级比赛中获一等奖达262人次,英语、地理、历史、物理、数学、通用技术等获得国家、省、市优秀示范教研组,学校还有多个深圳市、罗湖区名师工作室,深圳市、罗湖区名班主任工作室,深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

众多的奖项不仅体现了罗外教师团队的教研能力,还反映出他们教学上的“五心”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班级有高度责任心,在工作上无比细心,脸上洋溢着快乐心,做教师有崇高事业心。从三尺讲台到一米长桌,从教室门口到校园长廊,都有他们为学生解惑启悟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罗外老师最擅长利用集体智慧结合个人专长,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学中,罗外教师犹如“八仙过海”,各有妙招:布置情境式任务、提供精选素材、自主学习、精讲精练、成果分享、师生互评、个别补救、限训练、课下答疑、培优补弱……不仅如此,他们开展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双线混融先学后教研讨课,将教学重难点写成古诗词,开展整本书阅读,倾心录制微课、玩转思维导图……丰富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今年8月,罗外还将迎来一批新聘教师,硕士、博士、博士后……新老师们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高学历、高素质、高颜值,他们的加入让罗外如虎添翼。

FCA46245-701A-4ACB-962E-67C31878F9A5.jpeg

课程体系:50多门特色课程、40多个社团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等奖现象”还在罗外学子身上得到体现。罗锐邦在世界级杂志《自然》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当选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于 2017 年被评为福布斯排行榜医疗与科学领域 30 岁以下亚洲杰出青年;邵牧童因超凡的音乐天赋,被世界著名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破格录取;何东升、陈叶舟等6位同学的科技创新作品《高压水泵增压水面喷射船》等荣获三项国家专利;郁喆、郑旭彤等同学是罗外-华大基因创新实践项目“高度耐盐新菌种”研究者,获得省市多项科技创新一等奖……由此可见,罗外学子不是只会埋头苦读,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这也为罗外的教学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写下生动的注脚。

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罗外鼓励学生“年少有梦就去追”,并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在罗外,你可以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基因科学探究到信息数码;可以在“史海钩沉”追古溯今,与同学“华山论剑”一辩高低。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系列化建设、校本课程多样化开发、年级课程特色化设置、班级课程个性化安排以及家庭课程常态化探索,罗外创立了辩论与演讲、历史钩沉、未来医学生物创新、生涯规划等 50 多门特色课程,还有8门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和5门罗湖区精品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在罗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理念的引领下,罗外还设有 40 多个学生社团,街舞社、器乐社、话剧社、辩论队、生物组织培养社、荷洁文学社等……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变“输入”为“输出”,从完成“作业”到打造“作品”,学校还举办诗文朗诵大会、英语文化节、体育节、辩论节、十佳阳光少年等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

800x594_60ae27b6472b6.jpg

课堂学习:“互联网+学本课堂”运用数据精准教学、正向引导

所有的教育都指向课堂,课堂教学质量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传统课堂上老师是主角,罗外课堂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成为教学的“C位”。

罗外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高中阶段全学科、全课堂的平板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学本课堂”,推动师生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型,形成了生动、丰富的实践样本。课上平板答题即时生成教学数据,老师们重点讲解错误率最高的题目,提升了课堂效率。

罗外老师作了生动的解释:互联网工具与课堂对接,老师们如同带上了“听诊器”,“诊断”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实现精准教学。有了大数据的帮助,老师能够准确把握差异,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指导。罗外的学子们在“消灭”重难点的同时,能够体验“打怪通关”的快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此外,罗外崇尚“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教室、报告厅,甚至是学校教师的个人公众号上,都能看到罗外人分享阅读、沉浸于阅读的状态。在学科教学中,学校语文科组推行“整本书阅读”,英语科组的英文名著阅读,政治科组将时事素材融入课堂,其他各个学科的扩展阅读,让学子通过阅读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养成深思能力。可以说,深度阅读是所有罗外人的必修课。

800x534_60ae27bc5a1a4.jpg

校园环境:罗外新校区将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等于一体

近年来,罗外”一等奖现象“、“互联网+学本课堂”、名师生辈出等都十分“出圈”,近期新校区的建设情况也备受瞩目。作为高中阶段优质学位供给的重要一环,罗外新高中建设得到罗湖区委区政府、罗湖教育局的大力支持,高标准建成设施齐全、设备一流、功能完善的全寄宿、满足个性化学习的未来学校。据悉,今年即可动工,两三年后即将建成,校长宁革亲自参与了新校区的各项设计,且从一开始就将课程教学、建筑空间、自然景观、学校文化有机融为一体。

罗外根据未来教育的要求,以STEAM理念建设不同主题的开放式学习空间,校园更具现代性、人文性、开放性和艺术性,软硬件得到全面升级。在室外,学生可以在森林里学习、运动;学校将共享仙桐体育公园的部分场地,与周边罗湖中医院、仙湖植物园、国家兰科中心、互联网产业园等单位联动,开设STEAM、生活体验、运动健康、艺术表演等课程,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在室内,学生可以独自或组队,在图书馆、走廊、公园、咖啡室等空间,随时投入学习;不仅有传统教室,还会有开放式教室,师生交流实现零障碍;将有4种办公场景供老师选择,有学科办公室、年级办公室、咖啡简餐厅、师生共用的开放空间,为办公、师生交流提供极大的便利。

全面升级同样少不了“创新”和“创意”。据宁革介绍,罗外新校区将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体育馆、学术馆、科学馆、综合体验馆等为一体,链接全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把整个世界放在学生面前供他选择”。

想象一下,走进罗外新校区,你可以看到浮雕与壁画、文字相结合的文化元素墙,可以看到神奇的光影视错觉标识,目光所及总会有一件艺术品,让你潜移默化间受到文艺的熏陶;如果你对生物很感兴趣,由培养皿种生成的装置墙,一定让你身处生物学科的暴风冲击中不可自拔;如果化学是你擅长的科目,到化学元素周期墙这里来,每一元素格都放上实物,观察之余还可扫码学习……新校区各处与不同学科相呼应,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同时还将专门辟出一个空间开展劳动教育,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正如马斯洛所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罗外新校园创设沉浸式美育环境,繁花落叶间老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蝉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未来,罗外新校园将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学生散发出生命最美的光华。

800x607_60ae27b58cecb.jpg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