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独唱”为“合唱”,罗湖教师与学生奏响教育“进行曲”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教育
原创2021-05-28 19:04

随着罗湖教改从广度到深度的不断推进,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独唱式”教学模式也逐渐退出舞台,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还要与学生培养“合唱”的默契,共同奏响教育“进行曲”。

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的进步体现着教师的进步,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成长过程。在罗湖教育的沃土上,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年轻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故事尤其典型,在“教学相长”中师生成长共同体应运而生。那么,他们是怎么奏响罗湖教育“进行曲”的呢?

人物档案:

叶琳照片1.jpg

叶琳: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TESOL专业,2018年2月起任教于红岭小学,现在是四年级英语教师兼备课组长。


照片1.jpg

郑会敏:硕士研究生,2017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本科为物理学(师范)和英语双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于罗湖外语学校任教物理学科。


个人工作照片2.jpg

赵永刚: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乐专业硕士。中共党员。2017年9月起在深圳市草埔小学任音乐教师。


个人照.jpg

罗攀:2017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多次获国际全国赛事毽球比赛冠军,2012年获法国国际毽球公开赛三项冠军;2015年获毽球世界锦标赛冠军。2017年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现为莲南小学体育教师,任毽球队主教练。


3.jpg

朱泽凯:中共党员,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现任仙桐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兼创客教师。从教三年多。


郑会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与学生成为朋友

“还深深地记得第一次上讲台的情景,穿着白色T恤、红色衬衫外套和黑色裤子,上课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专题复——瞬时加速度》。那时候觉得,能够顺利上完一节课,不漏掉知识点,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郑会敏回忆起初为人师时,自己对教学、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不禁有些羞涩。在一次次的教学与反思中,她后来慢慢体会到教与学之间还需要一座桥,这座桥梁是通过和学生互动来搭建的,不只是课上的互动,更多是需要课下的互动。

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郑会敏在日常中总是鼓励学生问问题,课下与学生深入沟通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有针对性地备课。而遇到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时,她会利用晚自时间辅导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照片2.jpg

郑会敏在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为此,她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小白纸”,用于了解学情、现时训练、检查重点知识的落实情况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限时训练的机会,还以小白纸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改。“小白纸”在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难免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郑会敏的正确引导下,这样的心理压力也能够被转化为主动及时解决学问题的动力。“因害怕我的面批面改,学生都时可做好迎接‘小白纸’突击的准备。”郑会敏表示,在一段时间的“小白纸”突击后,通过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对“突击”过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了。

“良好课上和课下的沟通交流,也让我收获了一份份难以忘记的友谊。”在执教两年多后,郑会敏收到了很多来自学生的小纸条,有贴心的关心、美好的祝福,也有深刻的检讨、真诚的承诺。在短短的三四年里,郑会敏得到了飞速的成长,她表示其中有一份成长是来自于学生的力量,对于自己的第一批学生,她总是心怀感激:“感谢遇见他们,让我变得更好。”


叶琳:用正面评价点亮学生的人生 让教育生涯充满欢声笑语

“初为人师,或许很多老师都曾为自己立下誓言,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然而,在踏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学生复杂多变的情况时,总忍不住批评,忍不住责备,快乐情绪日渐减少,负面能量随之而来,是否当初的豪言壮志就要被现实摧毁了呢?”这短短116个字的反思来自于执教三年多的叶琳。为减少负面能量,叶琳正在探寻另一条路,尝试让正面评价多于负面批评,让快乐、积极与鼓励充满课堂,“开始尝到了甜头”。

在叶琳教的两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基础较弱,后进生较多。然而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她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其实思维很活跃,在头脑风暴时,常常给出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惊喜万分的叶琳也总不吝啬鼓励,会非常高兴地夸奖他们,夸他们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在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后,学生们每次碰到这些问题,都会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潜能,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潜能被进一步发掘。

叶琳照片4.jpg

叶琳在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在叶琳看来,正面评价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后进生提供改变不良惯的不竭动力。S同学一直以来上课不听讲,课本、笔和本子从不拿出来,作业也不做。然而在课下辅导时,叶琳发现他能够很快地掌握课本内容,只是平时不愿意去学,缺少学动力。于是,叶琳鼓励他说:“很多知识你都能很快学会,明天上课只要你拿出课本,抬头看老师,老师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你。”有了这次表扬,在往后的每一次良好表现后,叶琳都会抓住机会大力表扬S同学。慢慢的,从不交作业到每天把作业交齐,从抗拒听写到开始尝试,从不写当堂作文到主动写,S同学的变化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看在眼里,同学们也在课堂为他的进步响起了掌声。“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几乎从没出现过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看到学生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从简单的小事着手寻找正面评价的机会,没有机会就给学生创造机会,叶琳执教的班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举手,敢于回答问题、喜欢回答问题,并且逐渐改掉了迟到、缺交作业、上课走神等不良行为。从负面评价到正面评价,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的进步。


赵永刚:芬芳育人、育芬芳人 用音符启迪孩子的心灵

草埔小学地处清水河街道城中村,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女,艺术教育缺少孕育的沃土,开展专业的管乐教学的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曾经到贵州支教的赵永刚,来到草埔小学执教后,受到学校云水禅心、爱生如子的老教师们的影响,他思考如何根据草埔小学学生实际,寻找突破口,开始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艺术教育,把自己的满腔热情献给孩子,用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

赵永刚从课堂入手、从调动学生的爱好入手,他苦练基本功,遍访名师,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学,并尝试调整课程结构,将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适宜学生吹奏、符合集体教学的竖笛引入音乐课堂,通过竖笛训练把音乐素养交给学生。本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会面临许多难题。如学生唱歌的节奏、音准和音乐的感觉是很难教好的,但自从竖笛进入课堂后,每一位学生兴趣高涨,都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探寻竖笛中的音乐奥妙。

个人课堂照片1.jpg

赵永刚在课堂上。受访者供图

在竖笛教学过程中,给赵永刚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四(4)班的一位男同学翔翔。“开始接触翔翔性格稍微偏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各科学成绩都比较落后,但对音乐方面偏楄颇感兴趣,喜欢跟音乐有关的一切活动,凡是课堂上要用到竖笛来演奏的环节。”赵永刚强烈地感受到翔翔散发出的那股充满期待的目神,只要音乐一响、竖笛一吹,整个人全情投入。“这个地方怎么吹啊?” “这个地方我老是把握不准节奏哦”……在吹奏练过程中,翔翔总是最积极举手的学生。面对如此好问的孩子,赵永刚耐心地解答、示范、手把手地教,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渐渐的,因为竖笛,翔翔更加的热爱音乐课,渐渐地变得自信,从一个内向小伙儿,变成得越来越喜欢与同学们交流。

在一次全校班级竖笛比赛前,翔翔非常的兴奋地说:“我要争取为班级拿名次。”并多次主动向赵永刚展示自己的吹奏水平。赵永刚则因势利导说,“翔翔,你自己水平的确不错,但这是集体项目,该怎么办啊?”,翔翔马上说:“要个个都不错才行!”那之后,翔翔便经常组织同学课间三五成群的进行,备战比赛,带动了全班提高竖笛演奏水平。最终四(4)班全体同学代表全校,在学期末参加全区中小学生“课堂+乐器”成果展演中,获得全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如今,翔翔在生活和学上充满自信,在班级拥有很多小粉丝。


罗攀:一个“当爹又当妈”的体育老师 为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时常“换新水”

作为莲南小学毽球队主教练,罗攀到学校任教后创建了学校毽球队,组建毽球队两年来,成绩迅速提升。2018年,莲南小学毽球队第一次参加深圳市中小学生毽球比赛还只获得小学男子团体三人赛第7名的成绩。“既然要带一支队伍,那就朝着冠军前进”,在这位世锦赛冠军教练罗攀的带领下,莲南小学第二年派学生出战就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技术并取得好成绩,了解背后训练的辛苦的罗攀说“非常心疼”。“因为罗老师,我爱上了毽球”,尽管教练要求严苛,面对这位用心的世锦赛冠军教练,莲南小学毽球队的队员戴同学难掩感激之情。

赴喀什市第十四小学送课照_副本.jpg

罗攀赴喀什市第十四小学送课。受访者供图

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除了正常完成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罗攀还额外挤时间为参赛进行训练,把自己的“这桶水”不断换新。2019年5月26日,罗攀参加“中国·乌海2019年全国毽球邀请赛暨乌海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毽球大赛”,力压对手获得竞技组比赛冠军

“毽球是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必须要与别的队伍进行一定的对抗,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了让队员们跳出自己熟悉的环境,能够从容适应任何新环境,罗攀经常带着毽球队的同学们前往市毽球基地训练,还会组织同学们与外校毽球队员一起训练。

罗攀不仅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严格,对学亦是如此。他时常说到,一日之计在于晨,宁愿让孩子们早点到学校,也不愿占用晨读的时间来参加训练。而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夕,平时严厉的他都会为毽球队的孩子们做一些暖心事情:准备一份期末考试之后的礼品、制定一系列的队员复任务、为成绩优秀的队员颁发“优秀之星”奖状和奖品、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找出问题并反馈给家长……因此大家都“调侃”道:“罗攀是一位当爹又当妈的体育老师。”


朱泽凯: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利用“第二课堂”培优拔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朱泽凯深知任何东西都比不过‘喜欢’两字。“尽管因为信息技术课特殊的时代性特点,大部分00后的孩子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经具备天然的兴趣基础,但是如何让这股兴趣转化为学的内驱力,是我在不断思考与实践的。”他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培优拔尖,在学生小浩、小邹身上发生的变化就是最好的缩影。

在一次新班级的第一节信息课前,朱泽凯从班主任口中就了解到学生小浩上课比较好动,纪律性较差。在上信息课时,小浩果然经常随意离开座位,虽然偶尔会被电脑屏幕上的教学内容吸引,但是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于是在第一节课下课后,朱泽凯让小浩单独留下来,但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说:“小浩,你虽然比较好动,但是朱老师发现你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也看出来你喜欢钻研电脑,下节课开始我准备让你当我的小组长,我觉得你会成为一名电脑高手的。”这时的小浩面露惊讶,接着害羞地笑了笑,点了点头。等到第二节课开始后,小浩有了组长的自觉性,整节课都没离开座位,尽管课堂任务仅完成了部分任务,但也体验到了学带来的成就感。从那以后,小浩在信息技术课上不仅很好地遵守了课堂纪律,协助小组完成课堂任务,还积极发言。

4.jpg

朱泽凯。受访者供图

“小浩的‘华丽转身’让大家对他不禁刮目相看。”朱泽凯表示在教育里充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用赞赏与激励浇灌,并用心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为成为崭新的他。

朱泽凯也将这样的做法运用在“第二课堂”上。在学校的支持下,朱泽凯开设了编程社团,其中性格内敛但具有天赋的小邹,在朱泽凯热情邀请和耐心指导下,总是第一个完成课后任务,并且主动与不同班级的学生讨论交流,还自己搜索网络资源自主学。小邹妈妈也反馈说:“自从被朱老师选进编程社团,每天都很开心,回到家就开始写书面作业,完成作业以后就坐在电脑前捣鼓编程了。”苦心之人天不负,在不懈努力下,小邹在罗湖区编程大赛中,一举夺魁,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社团里的其他学生们也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对此,朱泽凯表示:“书本以外的‘第二课堂’不仅能成为部分学生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平台,更是检验学生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今天的学生的智力水平、视野眼界、应变能力与以前的学生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的说教和传授,他们更喜欢质疑、更需要合作。在罗湖教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罗湖教师们也深知“师生的共同成长才能不断提升着教育的整体水平”,近期全面启动了“罗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师生共同成长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