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 | 锦田小学衷万明:师生成长需要“好声音”去培植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教育
原创2021-09-28 15:45

【栏目说明】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往往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

如果你想了解一所学校

将往什么方向去发展

如果你想了解一所学校

着力培养具有什么气质的学生

了解这所学校的校长

一定会得到答案

“校长说”栏目

将每期以一位校长的一个观点为切口

展现校长对教育的独到思考和探索

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角度

帮助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

认识教育、理解教育、践行教育

希冀“家校社”对教育达成基本共识

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沃土需要‘好声音’去培植。”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深圳市锦田小学校长衷万明认为,学校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场所,学校、老师、学生是“命运共同体”,“教学相长”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间、学生间以及师生间都要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


倡导“好声音”的校园是培植成长的沃土

衷万明表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犯错、纠错的一个不断重复和螺旋上升的过程,这既是成长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学校的责任和教师的义务就是不断地引导、鼓励、教育好孩子。“在教育中更应该倡导好声音”,让“尚美”“向善”“求真”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

同时,衷万明也表示,如果老师需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那么一定要注意场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尊严,再以适当的方式指出问题所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他以身作则,第一次教师大会他就提出“学校应尽量避免批评的声音,大家要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抱团前行”;行政会议上多次强调干部与老师沟通,同样要避免“批评”的简单做法。

在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环境中,师生成长折射出了锦田小学校园文化的内核——“公平、幸福、简单、积极”。衷万明始终认为,“文化建设是牛鼻子”,文化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浸润着每个人的思想、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包容着每个人的个性;风清气正的学校生态,积极奋进的学校文化,才是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沃土。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在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衷万明的观点同样适用。相对应的,家长应该把家风建设看做成一门“必修课”,为孩子构建以好声音为主导的成长环境。


在“共同体”中做一名从容的教育工作者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衷万明认为,每一位教师内化的自我发展固然重要,但“抱团式”发展产生的“共生效应”能够提供更大的成长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使教师们成为“一名从容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的问题有积极心态、面对教学问题有他人支招、面对自身的问题有团队撑腰。

对此,他把植物的“共生效应”移植到学校教师发展中,成立了无处不在的“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如通过“琢玉坊”共同体、“名师”共同体、“心语”共同体、“专家”共同体、“教研”共同体等形式,形成了“党建+共同体”品牌,把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教师是学校第一生产力,课堂的高度高不过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职初期如何发展,在整个教育生涯起到重要的奠定作用。因此,在职初教师发展中,衷万明组建了“一体两翼”模式的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以“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提升职业技能、厚重职业积淀”两翼为目标;提出“135”培养机制,即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合格,五年优秀

他表示“共同体”的提法受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发,并由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而提出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命运共同体。在“共生效应”中,他鼓励和支持个人“冒尖”,发挥“头雁效应”。这就不得不提到,锦田于2020年提出的“名师工作室+成长项目组”,由名师带动年轻教师,把16个各级名师工作室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辐射到全校。

据衷万明介绍,短短几年,锦田的全体教师整体素质得到飞跃发展,不少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在省市区教学、论文、演讲、科技制作竞赛中频频获奖,在“从容”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身的蜕变

【校长介绍】

深圳市锦田小学 衷万明


现任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深圳市锦田小学校长。他扎根基础教育一线25年,曾多次获得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技术能手、深圳市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pp.png

他认为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抓手是:文化生态、教师发展和“三课”建设。在实现最高目标的道路中,他始终坚持营造“公平、幸福、简单、积极”的校园文化,主张校园教育里不应该有“批评”的声音。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罗悦媛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