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国情怀满满的著作,文史学者卜键推出《库页岛往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12-14 21:06

契科夫的《萨哈林旅行记》让很多人知道了萨哈林,但鲜为人知的是,萨哈林也叫库页岛,曾经属于中国。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库页岛时隐时现,明清两朝,库页岛虽明确纳入国家版图,大部分时间却仍孤悬海外,零星、短暂地出现在史料的记载之中,倍受漠视和轻乎。鸦片战争之后,俄、日两个强邻开始加快对该岛的渗透、窃据,昔日平静安宁的库页岛上刀光剑影,而积贫积弱的清朝却置身事外,终于导致主权的丧失。

著名文史学者卜键所著《库页岛往事》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是目前为止有关库页岛的历史最全面深入的专著,填补学术空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12月11日,“隐显之间三千年——《库页岛往事》新书分享会”在三联书店举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讲史地中心原副主任马大正,国家清史边关委员会委员、传记组组长、三联书店原副总编辑潘振平以及著名文史学者、《库页岛往事》的作者卜键共话与库页岛相关的陈年往事。

库页岛往事现场图片5.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寻觅千年踪迹

库页岛是一个紧贴着东北大陆的长条状大岛,北端侧对着黑龙江口,南端正对着北海道,西面是鞑靼海峡,东面是北太平洋,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该岛面积7.64万平方公里,超过台湾岛与海南岛的总和,曾是我国第一大岛。在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中,时隐时现,虽然记载很早,但却记载很少。仅见有民国时期石荣暲《库页岛志略》内设“沿革篇”引录相关文献,并加考释辨证。本书作者

细致爬梳史料,厘清了库页岛居民的构成及其与中原的关系,认为库页岛民应出自肃慎,在东汉时期,才有史料明确记载了库页岛的存在。《后汉书·东夷列传》称“海中有女国”,应该说指的就是库页岛。而自唐代设置黑水都督府,辽代设立贡鹰道,金代将库页岛划归胡里改路,称之为“海上女真”,元朝设征东招讨使,明朝建立奴儿干都司,这个岛已经纳入了中国版图,并逐渐有了行政隶属的关系。

从汉唐到明清,库页岛上的族群一直是自治状态,与朝廷大体为贡赏关系,往来越来越密切。但即便是已在岛上建立了多个卫所的明朝,也包括使贡赏体制规范化的清朝,仍没有实施直接的统治,与朝廷以及地方官府的联系仍是松散的。

重现羁縻关系

作者在书中的叙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史料记载下的库页岛,一条线索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库页岛,契诃夫在《萨哈林旅行记》中写道:“我们应该去朝拜像萨哈林岛那样的地方,就像土耳其人朝拜麦加一样。”相对于契诃夫,中国明清时期的朝廷、官员、士人对库页岛却没有那么大的热情,没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登临过库页岛。

库页岛往事现场图片6.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临近清朝龙兴之地的广大东北地区,加之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不断扩张,康熙帝在雅克萨之战后,对于库页岛地区给予了相当关注,逐步建立颁赏乌林和进京纳妇制度,但是以羁縻为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管辖。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面对周边四夷普遍采用的,清朝对于库页岛亦采用此策。这种政策虽然在名义上建立起宗主隶属关系,但没有实行直接管辖,导致双方关系并不牢固,也导致库页岛民缺乏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归属感,为日后俄国、日本的觊觎提供了可乘之机。

去国之路

对于库页岛的去国,作者花费大量精力搜集史料,尤其是俄文、日本史料,充分分析,努力还原它们不断渗透、蚕食库页岛的历史面貌。作者认为,库页岛的去国主要在于俄日两个邻国的窃取攘夺,但清廷的责任也是巨大的。清代乾嘉时期,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与学术勃兴的时期,在这个所谓的大清盛世,库页岛基本被漠视,被忘怀,没见有谁对这个大岛的治理提出奏议,没见有谁关注关心那里的同胞,甚至没有人会想到它、提起它,没有人觉察到一伙强盗正对库页岛虎视眈眈,甚至已悄然潜入。

4库页岛往事-平面封.JPG

面对库页岛的去国,作者十分感慨,他写道:“从19 世纪中叶开始,曾经属于中国的库页岛,就变成了沙俄的萨哈林,变成了俄国监禁犯人的苦役岛;而直到今天,其在许多国人心中仍有一份特别的纽结牵连,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与沉重。写作这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目的不在于对旧时领土的声索,而是基于一种遐深的伤逝,想借助那些陈年往事,厘清库页岛渐离母体的去国之路。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却应摒弃那种顾盼自雄或自怨自艾,而深自省察,反求诸,大约才是获得鉴戒、振作复兴的径路。”库页岛就是一面镜子。

《库页岛往事》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选题,从库页岛的历史出发,钩沉几千年来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历史,聚焦近五百年来中国、俄国以及日本在黑龙江流域的进退与战和。作者充分利用中文、满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资料,对库页岛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他通过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横向截取了1890年库页岛历史面貌的片断,又通过库页岛几千年的历史演进,纵向勾勒出库页岛与华夏历代王朝之间的关系,既有现场感,又有历史感。通过作者的描,读者对那一片故土有了认识或者是有了重新的认识。

一部家国情怀满满的著作

在新书发布会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讲史地中心原副主任马大正表示,《库页岛往事》首先是填补研究空白的著作,其次,它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探研的著作,第三,这还是一部家国情怀满满的著作。马大正说:“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我觉得这部书的作者是抱着强烈的、满满的家国情怀来讲这段历史,来研究这段历史。”

库页岛往事现场图片8.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曾经属于中国的库页岛就变成了俄国的萨哈林,变成了俄国监禁犯人的苦役岛。而直到今天,其在许多国人心中仍然有一份特别的扭结牵连,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与沉重。写作这本小书的心情是沉重的,我也能感觉作者写这些文字的心情是沉重的。目的当然不是对旧时领土的申诉,这个条约已经都定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是基于一种伤逝,想借助那些陈年往事,厘清库页岛渐离母体的去国之路。”

库页岛往事现场图片16.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国家清史边关委员会委员、传记组组长、三联书店原副总编辑潘振平则指出,不管历史怎么写,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史实不能虚构。隐显之间三千年,朝代可以略掉,不知道的可以不知道,但知道的东西要可靠,同时引用的史料不能过于荒诞,写明清初,甚至清,大量的史料还要从里面爬梳整理出可靠的东西然后来贯穿出链条。在这个方面,潘振平认为《库页岛往事》做得很严谨。

有关库页岛的历史,总是让人想起来有一种苦涩的感觉,让人觉得心里有点遗憾、不甘。“一个民族不能正视自的疮疤和曾经受的挫折,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什么今天要读这个让我们感到有点苦涩和遗憾的东西?我想这里是给我们自增添力量。”潘振平说。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