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闻荐读 |探访冬奥村;听歌不切换App还有多远?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2-01-09 15:49
定版1.jpg

一周热闻荐读

(1月3日-1月9日)

28个中央国家机关调整新闻发言人,26位是“新面孔”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王凡 潘珊菊 见习记者 丁境炫 郭若梅  

编辑:梁建忠

1月7日,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2年新闻发言人名录出炉,这是自2004年以来,国新办第19年公布新闻发言人名录。察时局统计发现,今年新闻发言人人数再创新高,共计公布279位新闻发言人。

值得关注的是,共有28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调整了新闻发言人,新面孔有26位。其中,最高检、住建部、银保监会、广电总局等9部门发言人全员调整,交通运输部还有2位发言人重返岗位。此外,国家乡村振兴局为新挂牌成立部门,今年首度公布发言人;中央政法委去年的发言人职位暂时空缺,今年补上了。

伴随各地人事调动,地方大面积调换党委与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其中,22个省份调整了党委新闻发言人,17个省份调整了政府新闻发言人。

各地调换新闻发言人时亦有特点。例如,新疆将统战部副部长纳入新闻发言人范围。因恰逢人事调整,陕西已连续两年“暂缺”一名党委新闻发言人。此外,数位曾经在中央部门担任过新闻发言人的官员“空降”地方任职后,仍担任当地的新闻发言人。

如何看待新面孔加入新闻发言人队伍?如何激励新闻发言人更快融入并做好新闻发布工作?都记者专访了国防部原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杨宇军认为,新闻发言人应该要直面敏感、挑战性强的问题。“我觉得这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大多是好问题,恰恰可以利用公众的关注更好阐释政策,澄清谣言,陈述事实,增信释疑。”


探秘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家”:可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莫倩如 编辑:梁建忠

微信图片_20220109145149.jpg

北京冬奥会开幕进入一个月倒计时。

作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集中住宿的场所,奥运村承担着这些人在比赛期间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不仅如此,每届奥运会的奥运村,都会成为该届赛事完美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本届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且每个赛区都设有冬奥村。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南部,目前由20栋公寓楼、1个运行区和1个广场区组成。冬奥会期间将启用18栋栋公寓楼,冬残奥会期间启用西区9栋公寓楼。

近日,南都记者探访了北京奥运村,在运动员公寓的样板间,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房间内的各项人性化设计:智能床、新风系统、无障碍卫生间等。

在广场区,记者看到已经准备就绪的咖啡厅、便利店、洗衣店,还有颇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体验区、中医药展示区。据介绍,在非常热门的美甲项目中,美甲师可以根据各国国旗的图案,为运动员提供定制服务。


坦言荣幸与压力并存,北京冬奥组委两位新闻发言人亮相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编辑:梁建忠

pic_1015086


1月5日10时,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亮相暨主媒体中心投入运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举行。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先生、严家蓉女士正式与媒体见面。赛时,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联合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共同主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闻发布会,介绍赛事最新情况,回应国内外媒体关切。

据介绍,此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曾推出4位新闻发言人,时隔多年后,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再次亮相,为媒体提供服务。

发布会现场,两位新闻发言人向国内外注册记者发出冰雪之邀,并就担任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发表感想。


算法推荐新规出台,有关部门将对服务提供者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采写:南都记者 李娅宁 见习记者 胡耕硕 编辑:蒋琳

1月4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作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自然延伸,《规定》对诱导用户沉迷的算法模型、流量造假、舆论引导、大数据杀熟、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权益、劳动者工作调度等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

《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公示算法服务原理、并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规定》也强化了内容生态治理,特别强调了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的监管,这类算法应向相关部门备案并开展评估。

有专家认为,这部新法不仅是算法技术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指引,而且还将成为配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其他法律在算法判定方面的解释与指南。但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在监管算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保护新技术的创新性,《规定》的一些条文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较为模糊,或许会导致治理环境偏向严厉,从而抑制创新。


监管明确音乐平台不得签署独家协议!听歌不切App还有多远

采写:南都记者 黄莉玲 李玲 编辑:蒋琳

2022新年伊始,数字音乐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1月6日,国家版权局约谈多家数字音乐相关企业。这是继去年7月腾讯音乐集团垄断案以来,监管在数字音乐行业的最新动作。

本次约谈明确“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签署独家版权协议”“通过保底金加实际使用量分成模式结算”,以及探索新场景、新业态音乐作品授权使用机制等核心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版权方享受恶性竞争带来既得利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当监管发出明确信号,独家版权协议何去何从,用户能否不再切换音乐App听歌,在线音乐市场会不会出现“新玩家”?备受各方关注。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