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去年以来,“双减”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在今年的珠海两会期间,珠海市政协委员、斗门区第二中学校长彭晓华再一次关注“双减”。他说,“庞杂的进校园活动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希望能适当控制数量。”
珠海市政协委员、斗门区第二中学校长彭晓华再一次关注“双减”。
彭晓华说,“庞杂的进校园活动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他表示,不完全统计,近年进校园活动多达20-30种,除去寒暑假,相当于每个月有3-4场进校园活动。
据悉,目前开展的进校园活动有禁毒教育、普法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电信诈骗教育、防欺凌教育、国防教育、海防教育、垃圾分类、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产权、防范非法集资、扫黄打非、人口普查、质量意识和防假冒伪劣教育、国家安全、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教育、防震防灾减灾、中医药文化、非遗文化、急救知识卫生和食品饮水安全、卫生防病知识、戏曲等等。彭晓华说,“有些进校园活动是以线下实体活动开展,有些则以线上方式开展。”
作为一名从业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彭晓华观察发现,进校园活动项目过多且杂,开展的部分活动教育意义不大,比如有的进校园活动不符合学生所在年龄段和学段的认知及生活实际,如让初中、小学生填写防范非法集资方面的内容。
更有甚者,有的进校园活动要求学生在app上打卡、学习、推广。彭晓华直言,“这与国家教育部不鼓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配置手机、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规定相冲突,最后变成由家长、老师代劳。”
彭晓华提出,应切实减少不适合学生年龄段及认知实际,以及与学校国家课程有重复内容的进校园活动。适合学生和学校需求的进校园活动其开展方式尽量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减少采用线上教学或app宣传推广。
采写:南都两会报道组 南都记者李洁琼 朱鹏景 实习生曹远 黄舒媛 郭楚儿 黄佳佳
编辑: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