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又迎来一场抗疫大考。罗湖教育人是其中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在一场场与疫情对抗的“硬战”中,注入了一股春风化雨、柔中带刚、润物无声的力量,为跑赢病毒、战胜疫情贡献了巨大力量。
自“0107”疫情起,罗湖各学校都组建了一支先锋志愿服务队,为抗疫而备。2月5日以来,罗湖教师队伍闻令而动,3800多人次教师志愿者星夜主动请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化身最美“侦察兵”“引导员”与“守护者”。他们把在教育的热情倾注于抗疫,全天待命、随时迎战是他们的态度,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是他们的行动。
在罗湖教育局的有序组织中,在突如其来的状况面前,这支队伍依然沉稳应对、灵活应变。面对疫情的突发与轨迹的突变,罗湖教师队伍不分白昼关注信息,披星戴月开展抗疫工作。在一个个先锋志愿服务微信群中,“拼手速”“抢名额”是各成员最重视的环节。“我们都很想在一线为大家服务,也想了解抗疫的工作是怎样的,更是为了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诠释了罗湖的先锋精神、奋斗文化。
紧急关头,罗湖在全市率先实现的学前教育学区化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市的幼儿园因疫情再次推迟返校时间,自2月22日起,罗湖招募了2000名幼儿教师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实际需求轮流上岗。据了解,罗湖143所幼儿园按就近原则为基础,划分为10个幼儿园学区,大致对应罗湖区10个街道。在本轮抗疫中,每个学区负责一个街道的抗疫工作。如第一学区支援桂园街道,第三学区支援笋岗街道,第六学区支援东晓街道。他们打造了具有罗湖特色的“以学区为阵地的抗疫示范”。
大数据排查、核酸检测、卡口检查、上户扫楼……每一项与抗疫有关的工作都庞大纷杂,投入其中需极具耐心、细心与爱心,这些与教师的工作特点非常契合。如大数据排查,不仅需要理清所获信息,还需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市民信任,并且及时感知和安抚被调查人的情绪。因日常中面对众多个性不同的学生与家长,老师们比任何人都能设身处地地做好这些要面对大众的工作。“尽管遇到被误解的情况,我们也还是需要耐心地去解释,不带着任何负面情绪去完成好抗疫工作。”作为支援桂园街道的第一学区抗疫队伍组长,才艺多老师如是说。他们无论在哪里都当好老师的角色,以身作则、循循教导。
抗疫工作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而是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准确决策、更需要及时响应。为了让每支队伍更高效地开展工作,罗湖各校长、园长带头,冲锋在前,带领队伍坚守在一线。在本轮抗疫中,每个幼教志愿队伍中至少有一位园长。如嘉宝田幼儿园园长陈秋云带头组织教师们支援本园共建单位笋西社区,不仅统筹管理得当、对接顺畅,而且面对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做出妥善的决策;深圳市第六幼儿园园长张晓波灵活组建了三组人员在绿景社区开展支援工作,“我们确保在岗支援的老师人数在20人左右,一组负责上午,一组下午来接班,还有一组灵活填补空位,让更多有意愿的老师参与支援,也让老师们“松弛有度、高效支援”。值得一提的是,2月23日是张晓波园长的生日,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老师们在休息之余为她简单地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氛围十分温暖。
前线的高效当然离不开后勤的力量支持。校长带头、园长带头、局机关干部统筹协调,帮助老师们完成支援工作的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安排好进餐、保暖、补眠等工作。“中午下班直接前往餐厅用餐”“领取换洗的红马甲”“大家拿点暖宝宝御寒再上岗”……在罗湖教育局组建的一个个“支援”群中,这样关怀备至的提醒贯穿一天的记录,发出提醒的或是社区工作人员、或是带队组长,在最近气温个位数的深圳温暖了这些一线抗疫老师,也传递给到每一位市民。
走上抗疫一线,他们说教育情怀不仅在校园实现,教育的影响也不止发生在三尺讲台,每一位面对的市民都应当耐心细心地对待。他们就是罗湖教育人,一群无论去到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热血沸腾、一丝不苟、润物无声的教育工作者。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罗悦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从讲台到“疫”线,看罗湖教育人的坚守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