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深圳发生疫情以来,罗湖教育人长期霸榜微信运动,春节、元宵、周末都是他们的工作日。在抗疫一线,他们获得了各种岗位的“体验券”:大数据排查员、扫楼员、外卖员……他们穿梭于各个社区,奔走在各个楼层,高效快速地完成一个又一个高难度任务,用行动诠释了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在新的“岗位”上,罗湖教育人们记录下了属于自己的“抗疫日记”,定格这段特殊的“奋斗时光”。
3月26日 爱心幼儿园
疫情反复,防控警报再拉响。
3月15日下午两点,我被临时任为东晓街道松泉社区教师志愿者的组长。一小时后,爱心幼儿园、翠园东晓中学、鹿鸣园幼儿园、松泉幼儿园等积极响应,全组人20人集合完毕。我们穿戴好防护装备,奔向各个小区及楼栋。
当晚八点左右,我扫完楼回到社区,看见很多老师还没有回来,天又冷又黑,作为组长的我,心不安了。于是我逐一打电话:“赶快回来吃饭”!过了一个小时,有位小伙伴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了,她坐在椅子上,拿着筷子看着冷饭,流着眼泪,说着“我想回家”,那一刻,我破防了!
我拥抱着她,安抚她、给她力量,听她说话。她的情绪平稳了后,我深刻反思,如何让组员更加坚强、坚定参加支援,如何让安排有序开展进行、高效完成当日任务。往后的每天,小伙伴们完成工作回家后,我都会留下来和社区书记、副书记商讨工作总结和第二天工作安排,结束时经常已经是凌晨时分。
第二天,我六点起床,七点发信息提醒小伙伴们带水壶、充电宝,嘱咐他们记得更换衣服、要穿暖……到饭点了,我就给没有回来的小伙伴们打电话,喊他们回来吃饭。他们都说:“你像姐姐爱着我们,心里暖暖的!”中午,当他们又一次出发,我会把桌面收拾干净,为小伙伴们准备一份下午茶,驱赶倦意。
3月20日是扫楼的第六天,这是关键的一天,也是最艰难的一天。外面下着雨,天气寒冷,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他们穿着防护用具,打着雨伞,来来回回穿梭在各楼层。我到社区附近的干货店买了红枣、银耳、红糖、姜,熬红枣银耳红糖姜茶,给他们驱寒暖胃。
我们愿尽微薄之力,不负青春、不留遗憾,静待“疫”散。万众一心抗疫情,我们终将胜利!
整理:南都深圳大件事智媒研究员 郑少纯
素材来源:罗湖区教育局
编辑:罗悦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从讲台到“疫”线,看罗湖教育人的坚守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