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在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幼有善育’的深圳行动”分论坛上,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以《区域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监测的罗湖实践》为题发言,介绍罗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殷刚表示,罗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自2018年启动以来,实现了区域幼儿园监测全覆盖,“区+园”教育监测共同体正逐步形成,为当前省、市启动学前教育监测试点提供了“罗湖经验”。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面积不到80平方公里,目前,共有147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3.11%,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88.93%。为办好学前教育,2018年,罗湖启动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先后历经了启动、完善、深化和优化四个时期。
为构建学前教育监测体系,罗湖研制了《罗湖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监测方案》,以幼儿园为监测对象,三年一个周期,以“学习环境、一日生活和学习活动”为监测内容,共设计20个监测指标,252个观测点,采用现场观察为主的监测方法,使用“七分制”监测量表等。特别是,罗湖监测指标与国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过程性质量监测评价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此外,罗湖还开发了“罗湖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监测工作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监测组织实施、结构性基础数据采集、过程性监测数据采集、监测结果数据统计分析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并为每一所幼儿园建立了监测数据跟踪档案,为幼儿园发展指导提供了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督导共建”,罗湖建立了区域“全覆盖+网格化”监测评价督导运行模式,在区域内设立了10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12-15所幼儿园,每名专职督学负责1个责任区,建立了“专职督学+视导员+兼职督学”的工作模式。
如今,罗湖区实现了区域幼儿园监测全覆盖,并逐步形成“区+园”教育监测共同体,其基本特点是:面向全体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教师以及面向教育全过程。“共同体”的建立,提升了区园教育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逐年提升,2018学年至2020学年,全区学前教育在学习环境、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以及总体表现上均呈递增趋势。最近数据显示,在跟踪监测的10所幼儿园中,9所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名师成长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2018学年至2020学年,罗湖区幼儿教师在规则培养、师幼互动和游戏支持等方面的表现均呈现良好趋势。同时,还有一批专职督学被选聘到幼儿园担任园长、副园长或教学管理人员,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骨干力量。
罗湖学前教育监测经验常在市内外分享。罗湖也承办了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参与了省、市学前教育监测方案研制和试测等工作,10余家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2022年,罗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被选为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并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上进行了全面推介。2020年,《广东教育》杂志对罗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成果进行了专题推介,并被“学习强国”全文收录。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卢宝洁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