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6亿栋既有建筑如何体检?专家建议采用无人检测技术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09-14 19:38
图片

南都讯 记者魏凯 自从住建部提出要建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体制之后,如何更有效的对既有建筑进行安全检测也成为建筑行业热门讨论的话题。在9月13日广州举行的“粤建未来城市沙龙”论坛上,有专家就表示可以考虑采取对新建筑植入传感器的方法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检测,同时对于国内6.6亿栋既有建筑,也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的方式对建筑形变进行快速安全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粤建未来城市沙龙”是广东省未来城市发展促进会牵头搭建的论坛性质沟通交流平台。在本次活动中,与会专家就当前建筑科技的热门前沿话题进行了分享讨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陈雄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霆分别就“科技与创新应用”进行了讨论。在圆桌对话环节,广东稳固建设工程科技集团研发主任、消防事业部总经理肖智仁对建筑安全检测的话题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去年由住建部举行的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有6.6亿栋房屋建筑(包括农村房屋和城镇房屋),这么大体量的既有房屋未来如果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持续的安全检测,光靠常规人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建议可以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的方式建立城市风险排查系统,用遥感卫星扫描整个片区建筑的结构安全进行形变分析,现在遥感卫星已经可以做到毫米级别,这一步可以在宏观层面得到一些要继续观察的建筑物,再用无人机等方式进行对其进行中观层面的巡检排查,最后一步才是用人工方式在微观上对建筑物进行点对点的检测。

他同时也表示,目前在南沙一些区域,政府部门已经尝试采用无人机对城市一些重点区域进行巡检,只要在这些无人机上增加红外遥感设备即可实现建筑结构的形变检测。此外,肖智仁也建议未来国内的新建建筑检测可以通过预先置入传感器的方法,这样未来等建筑逐步老化之后也可以自动进行持续检测,避免人工检测的程序。

此外,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在圆桌对话中表示,当前建筑行业讨论的好房子更多的是在产品性能表现方面,但是这一概念其实也需要包括房子的社会属性,再好的房子也要让普通人买得起、住得下、住得好,如果采用更好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科技导致房屋成本上升和房价上升,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那么它的应用场景最终还是会越来越少。

编辑: 魏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