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发布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大模型“南方智麻”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5-07-11 20:48

7月11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正式发布我国首个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大模型——“南方智麻”。

该模型以大语言模型DeepSeek为基础,融合麻醉学核心知识体系与真实临床数据,面向医院管理、患者服务与基层提升三大场景落地应用。

图片

围手术期并发症成第三大死因,麻醉管理面临多重挑战

根据《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调研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420万患者在术后30天内死亡,术后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7%,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在我国,每年实施手术的患者超过8000万例,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急性肾损伤、肺损伤、肠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显著加重医疗负担。

麻醉管理贯穿围手术期全过程,涵盖术前风险评估、术中麻醉维持与生命支持、术后监护与康复等关键环节。然而,南方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刘克玄教授提到,当前麻醉决策高度依赖医生经验,缺乏系统化、多模态、可追溯的辅助支持工具,面临临床风险预测不精准、信息整合困难等挑战。

图片

DeepSeek赋能“南方智麻”,真实数据打造麻醉学专科大模型

为应对上述挑战,南方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刘克玄教授团队联合国内科技公司,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研发了我国首个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大模型——“南方智麻”。

“南方智麻”基于DeepSeek大语言模型,融合麻醉学权威教材、国内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百万例中国手术患者的高质量麻醉病历,构建术语-知识-病例三层次麻醉专业知识图谱,实现知识系统化表达与全链路可追溯。

模型通过本土高质量数据微调与任务定向优化,具备对围手术期任务的精准理解与响应能力,可显著提升麻醉管理的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据刘克玄教授介绍,其团队早在2018年便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围手术期数据库”,并牵头组建“中国围手术期结局研究电子数据库联盟”,目前已涵盖全国近30家医疗机构,汇集超1000万例手术的多模态数据,构建起国内最大规模、数据质量最优的围手术期协作网络。这一数据库正是“南方智麻”本土高质量训练数据的核心来源,为大模型的专科化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片

南方医院麻醉医生在试用“南方智麻”。

三大端口,面向医院、患者与基层

发布会上,据研究团队介绍,“南方智麻”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设立了三大功能端口。

医院端:面向大型医院麻醉科,通过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深度集成,实现术前风险评估、个体化麻醉方案制定、术中风险实时预警与辅助决策、术后结局追踪等功能,覆盖围手术期全流程,助力麻醉医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术后转归。

患者端:面向接受手术和舒适化诊疗的患者,提供通俗易懂的麻醉知识科普、术前准备指导和个性化问答服务,提升患者对麻醉过程的理解与配合,促进医患沟通,并提高麻醉医师问诊工作效率。

基层医师端:面向基层麻醉从业人员,依托标准化知识图谱与智能问答系统,为日常临床麻醉提供即时查询与辅助支持,帮助提升基层麻醉管理能力和规范性,推进麻醉医疗同质化发展。

未来,随着模型的不断优化和推广应用,“南方智麻”将成为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助手,实现安全、高效、个体化的麻醉管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屈理慧 赵秉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AI医线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