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联合国!深圳12岁学子登上教科文组织讲台展示AI经验

南都N视频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09-07 17:42

“让我们用人工智能来构建新的、公平的和实用的教育,而不是复制旧系统。我相信青少年掌握人工智能和编程的人将引领技术发展未来。”  说出这句话的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而是出自一位12岁的中国少年之口。 

图片

图片

9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学习周”的高端论坛上,来自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学生王嘉人,以全英文发表主题演讲,面向全球教育部长、政策制定者与顶尖专家,分享她对AI与教育未来的思考与实践。

图片

作为本次论坛中极少数的少年演讲者,王嘉人不仅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与国际表达能力,更标志着中国青少年正积极融入全球科技教育对话。

图片

她的成长轨迹,是一条从兴趣走向卓越的创新之路:幼儿园阶段,通过CODEMAO接触图形化编程,启蒙计算思维;10岁时,设计生态主题桌游《黑脸琵鹭历险记》,获得奖项与市场双重认可;11岁运用AIGC独立创作科幻绘本《超能小翼》及动画,获央视新闻频道报道;至今,其个人AI作品全球累计阅读量超2000万,影响数万青少年走上AI创作之路。

图片

在演讲中,王嘉人重点介绍了她与团队的最新发明——“AI Pipi”机器鸟。这只鸟不仅聪明、互动性强,更能模仿真实鸟类捕食动作,进行生态科普教育。它由王嘉人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生成Python代码驱动开发,实现了人工智能+硬件开发+生态保护的跨领域融合,是科技、教育、自然三者结合的创新实践。

王嘉人提出: “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学习”;  “我们不应复制旧系统,而要构建新教育”;  “青少年掌握AI,就是引领未来”。  其观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以人类能动性为核心”的AI教育方向高度契合,展现出中国少年对全球议题的深刻洞察。

图片

王嘉人的成长,离不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滋养,更得益于明德实验学校系统化的创新课程体系与顶尖的平台资源。学校构建的跨学科融合课程矩阵,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E-PBL项目式学习模式,激发了她从“玩”到“研”的深层学习动力,将“观鸟”的爱好转化为持续性的课题研究;而与腾讯、华为等名企共建的18个前沿创新实验室,更为她提供了将AIGC、编程与硬件结合的理想实践场。正是这片沃土,让她的奇思妙想得以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在国际舞台。

图片

校方表示“我们始终相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释放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与领导力。 ”王嘉人正是这一教育理念下 结出的硕果,她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学子勇敢追梦、走向世界。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