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嫚 宋承翰 发自北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出版。如何理解《建议》所提出的上述部署?未来五年全面依法治国将有哪些重点举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书中撰文作出介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应健全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防止和纠正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同时,应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工程招标投标、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强化内部控制。
健全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
沈春耀表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议》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沈春耀称,应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在法治轨道上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同时,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沈春耀提到,应依法保障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健全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防止和纠正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切实贯彻不得法外设定权力原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切实贯彻行政法治比例原则,对违法行为依法需要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他措施的,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此外,沈春耀还表示,应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工程招标投标、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强化内部控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机制;推进政法工作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跨部门执法司法协同和监督。
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考核数量
在强化严格公正司法方面,沈春耀表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应以严格公正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犯罪,加强家事、医疗、养老、就业、消费等民生领域司法保护,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此外,规范司法权力运行。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完善审判组织办案权责和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审判监督管理。
沈春耀还在撰文中谈到,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法治原则,坚持证据裁判、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完善司法公正实现和评价机制,提高司法裁判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尊重司法规律,完善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考核数量。强化检察监督,加强公益诉讼。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十五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