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临时工执法、严禁截留罚没款,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发布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03 19:13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日前,司法部发布《行政执法人员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要求严格遵循职权法定。严禁第三方服务机构、辅助人员、网格员、临时工等执法。同时,要求严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截留、坐收坐支、私分或变相私分、占用、挪用所收取的费用或罚没财物。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有关方案,司法部统筹组织政府行政系统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纠执法突出问题相关案件5万多件。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巩固深化专项行动成果,司法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等。为了督促行政执法人员树牢执法为民理念,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转化为行为自觉,切实增强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司法部研究起草了《行为准则》。

南都N视频记者关注到,《行为准则》要求严格遵循职权法定。严禁无权执法、越权执法、无证执法、借证执法。严禁第三方服务机构、辅助人员、网格员、临时工等执法。同时,严格做到积极履行法定职责。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确保执法到位。严禁不作为、慢作为。严禁该查不查、有案不立、压案不办、超期办案、拖延执行。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红对此解读称,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必须有法律规定,任何机关不得超越法律的授权。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着无权执法、越权执法、无证执法、借证执法等情况,也存在着没有执法资格的机构和人员执法的情况。《行为准则》明确禁止上述行为。

此外,《行为准则》还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客观事实执法。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严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截留、坐收坐支、私分或变相私分、占用、挪用所收取的费用或罚没财物。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监察与反腐败研究中心主任,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曹鎏认为,《行为准则》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并明令禁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及下达罚没指标,直指实践中以罚代管、权力寻租等顽瘴痼疾。

曹鎏还关注到,《行为准则》围绕“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严格遵守行政执法案卷归档保存规定”和“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构建起一套规范化、可追溯的执法体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为执法权力设定了不可偏离的轨道,确保行政相对人的各项程序性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而“严格遵守行政执法案卷归档保存规定”则确保了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案卷的真实与完整是落实执法责任、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严格遵守保密规定”要求执法人员保护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这是维护社会信任与和谐有序的必然要求。通过强化程序法治与规范化建设,使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行政执法的公信力自然得以显著提升。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