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劳动、线上分享,罗湖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创新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教育
原创2022-04-01 16:26

《夏老师厨房》《衣服收纳有妙招》《变废为宝手工劳动》……自2月21日新学期开启,在罗湖区教育局指导下,罗湖区教科院组织各中小学开设了涵盖生活各方各面的劳动教育课程,并通过布置日常劳动教育任务,将一颗颗热爱劳动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促使学生自觉承担家务等劳动项目。

此外,罗湖区教科院还搭建全区融合评价体系的“劳动教育应用”平台,启动三月罗湖区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四维推进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构建起罗湖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创新模式。截至目前,罗湖区40多所中小学,超过6万学生参与活动。平台学生点击量高达46万多次,教师点击量达3万多次,互动点赞8万多次。本次活动幅射面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实现了“全区齐动,线下实践,线上分享,云端汇集”的效果。


各科老师齐上阵,劳动教育还可以这样上

在2月21日线上课程开启以来,罗湖各校迅速行动,统筹安排,加快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同时,各校克服师资不足、居家教学设备有限等诸多困难,各学科教师纷纷变身为劳动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也踊跃加入,勇当劳动教育学科探索的排头兵。老师们各显神通,根据疫情和学生实际,开出了一系列劳动教育线上课程。

作为最早的试点校之一,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课程,其中语文老师夏胜玲率先开出《夏老师厨房》系列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翠竹实验学校副校长何艾主动请缨,研发开出了《衣服收纳有妙招》系列课程,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美术老师陈晓梅开出了《变废为宝手工劳动》系列课程,手把手教育学子如何成为环保小能手。此外,该校还有东昌小学语文老师何绮雯的《美化我的课程表》课程、滨河小学数学老师向彩虹的《我是刷鞋小能手》课程、罗芳小学科学老师方俊发的《清洗电饭锅》课程等。

副校长工作照片:翠竹何艾 开设劳动教育云课程.jpg

翠竹何艾 开设劳动教育云课程

在向西小学黄嘉嘉老师的《雪容融Ta来啦》手工劳动系列课程中,张原武同学表示很喜欢,“我学会了制作冬残奥运会的吉祥物雪容融,感受到了奥运健将的拼搏意志”。参加了线上劳动教育课程后,翠北实验小学叶君瑶同学也表示,“通过课堂学习,我知道了垃圾分类的好处,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我要坚持对垃圾进行分类,做环保小卫士”。

教师工作照片:向西小学黄嘉嘉班主任组织线上劳动教育学科教学.jpg

向西小学黄嘉嘉班主任组织线上劳动教育学科教学

老师们开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也得到了家长们的称赞。龙园外语实验学校的家长说,“学校劳动课将真实生活融入课堂,各种收纳法在30分钟内轻松掌握,这样的课堂多多益善,家长们也值得学一学。”


在“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应用

劳动教育具有独到的学科特点,加上疫情期间学生居家上网课的实际,需要以创新的形式来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罗湖区教育局指导下,罗湖区教科院发挥深圳科创城市的优势,构建“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劳动教育应用”,将劳动教育任务布置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融入平台,实现劳动教育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用先进技术推动劳动教育加快发展,力求实现罗湖区劳动教育先行示范。

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罗湖区劳动教育大主题的指引下,各校积极创设,推出了三月劳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如翠园东晓中学在妇女节之际,举行“献给母亲的一份礼物”手工劳动教育特色活动;松泉实验学校则利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表达感谢,开展“疫点微光,愿为其芒”为抗疫加油劳动教育特色活动;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以劳动为内核,以环保为表现形式,教会孩子如何将牛奶盒变成中国结,以此为香港抗疫加油……同时,参与的学生们通过“劳动教育应用”平台,上传劳动照片与视频,记录劳动过程与成果,进行分享展示与互赞共进。

三月活动1  初中   翠园东晓中学初一2班 林芝瑶同学作品送母亲.jpg

翠园东晓中学初一2班 林芝瑶同学作品送母亲

三月活动照片:翠竹6年级 王嘉滨 牛奶盒变平安结 为香港抗疫加油.jpg

翠竹6年级 王嘉滨 牛奶盒变平安结 为香港抗疫加油

三月活动2.松泉实验学校  七(9)班  许镇杰 中国加油.png

松泉实验学校  七(9)班  许镇杰 中国加油


云端研讨力争实现劳动教育学科先行示范

在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推出以来,罗湖区教科院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每日开展云端全区劳动教育课例研讨,并由劳动教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组成嘉宾团队,一对一点评课例,帮助老师们快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效果非常好。

文稿中无此次课例研讨:  区教研员、校长及老师云端研课 水库小学.png

区教研员、校长及老师云端研课

罗湖区教科院还构建区级研讨课的激励机制,发放学习资料,组织劳动教育起步早的名校名师,率先全区开放课堂,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在多重举措之下,老师们精心研课,大胆实践,较快把握了劳动教育优质课的基本构成要素,越来越多的老师开放课堂,进行区级磨课,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如水田小学林东仪老师在指导下,将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实践、分享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淬炼,课堂越来越精彩,得到学生、老师、专家和领导的认可与夸奖。

据透露,在前期广泛研讨学习、培育孵化的基础上,罗湖将遴选优秀教师,集体打磨,在4月相继推出罗湖区和深圳市劳动教育名师云课堂,进一步加快提升罗湖区劳动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育劳动教育名师。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肖骥辉

编辑:罗悦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深圳校园兴起劳动教育热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