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持续关注,惠州茶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突破小作坊模式,推动惠州茶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成为惠州茶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南方都市报联合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惠州各县区主要茶叶产区以及有关部门,调研惠州茶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地茶叶种植户、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进行交流,了解当地茶园建设、茶叶加工企业及市场销售等情况。本次调研旨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提高惠州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目前茶叶品牌众多,市场上知名品牌占据较多份额的时候,惠州为什么要发展茶产业?惠州的茶产业有哪些优势?在调研中,调研组了解到惠州茶文化底蕴深厚,种茶饮茶的历史都很悠久,这为发展茶产业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另外,产业基础良好,产品也非常有特色,茶产业发展后劲比较足。
历史底蕴深厚
深山中有大量野生古茶树
惠州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惠州茶起于东晋,普及兴盛是在唐代以后。到了宋代,罗浮茶就被列为名茶。苏东坡被贬惠州后居住于白鹤岭,他在《种茶》诗中详细叙述了他移栽茶树一事:“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貌……”这也印证了惠州距今900年以前,已有茶树种植史实。
惠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昆山片玉”茶磨,1954年出土于惠东县梁化镇,经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斗茶是惠州茶文化中最朴实、最普通、最多人参与的民俗趣事,自宋代兴起,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州盛行。苏东坡曾记述:“岭外惟惠人喜斗茶。”近10年,在茶文化爱好者的推动下,斗茶之风在惠州重新兴起,惠州“斗茶”比赛已连续举办12届,已成为惠州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龙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宝库中,蕴藏着一种野生茶树品种可可茶,当地人称之为“毛茶”。20世纪80年代初,这种茶树首次在龙门发现,属珍稀茶叶资源。2018年,当地居民潘记祥在大山深处发现古树毛茶群——有1000多株野生毛茶树,有的树龄数百年。
今年5月,南昆山毛茶文化体验营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这是南昆山毛茶种植产业探索推动“茶旅融合”模式后取得的成果。目前古洞村茶叶合作社已被列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茶树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毛叶茶原生境保护点。
产业基础良好
茶叶产量近年快速增长
发展茶产业,惠州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16-2021年,惠州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以年均82.77%、66.72%的增速快速增长,2021年分别达6.01万亩、2285吨,产值达8.26亿元。2021年全市共有茶叶生产经营主体299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全市茶叶销售额达22.83亿元。2022年惠州市茶叶出口额为400万元,实现了茶叶出口“零的突破”,惠州茶产业向上向好发展势头逐步显现。
惠州市茶园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4.53%和1.64%,分别排全省第7和10位。茶叶作为朝阳产业,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走进柏塘,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的茶园,茶香芬芳四溢。柏塘山茶作为罗浮茶的代表,早在宋朝时期就被列为名茶,因为生长在灵气十足的罗浮山下,受岭南道教文化影响,柏塘山茶还被赋予了罗浮道茶的美誉,现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据了解,柏塘镇在成功创建惠州市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以创建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建设投资3.66亿元的省重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首家茶文旅大型综合体,并持续深化“互联网+茶产业”模式,以直播、线上跨境电商、线下展会等方式推动柏塘山茶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当前,柏塘镇已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经销商对接,并已成功将春茶销往海外。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柏塘山茶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为导向全链条发力,制定了育苗、种植、加工等统一标准,有效提升茶青产量,并引导茶企、茶农进行茶产品研发,陆续生产了茶叶面、茶叶饼、茶叶粄、茶叶腊肉、茶果冻、茶叶抱枕等茶衍生产品,特别是新式饮品定制柏山源品口味袋泡茶广受市场青睐。
山地资源丰富
全市岩茶适种面积30万亩
惠州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山地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032.17万亩,惠州北部以山地居多,东部和南部为丘陵台地,山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茶叶种植。
2011年,由杨天送创办的惠州市碧水莲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成功将“茶中贵族”岩茶迁种至惠州白盆珠水库附近原本荒废的“石头山”。2014年,由该企业种植并选送参赛的“白盆珠牌”惠州岩茶在第11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和2016年第13届中国国际博览会名优茶评选中荣获金奖。杨天送种植的岩茶,销售均价800-1000元/斤(成品茶叶),最高价达11800元/斤。该企业实施“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了附近三个镇农户,让山区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广东是茶叶的主销地,岩茶与潮州凤凰单丛同属乌龙茶,凤凰单丛贵在花香,而岩茶则贵在岩韵,花香岩韵香甘互补,是茶叶消费升级换代的首选品类。未来惠州岩茶市场规模上百亿元。”《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2022年,惠州农业农村部门曾组织专家组对惠州岩茶种植基地和加工厂、规划范围内可种植惠州岩茶的丹霞地貌山地丘陵进行考察。评审专家组认为,惠州岩茶具有与英德红茶、凤凰单枞形成广东名茶三足鼎立的潜在实力。
初步估算,目前,惠州岩茶年种植区域达30万亩,其中惠东约25万亩,博罗约5万亩。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刘辉龙 陈实 蔡雯
编辑统筹:易福红
记者统筹:杨振华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林 杨振华 李晓慧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黄海林 张嘉培
制图:林泳希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