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科学院已经有一些部署”,未来十年将针对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做新的部署。白春礼提到,要把“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白春礼公开表态的前一天,正是美国对华为开始实施全面“断供”的第一天。业界消息指,禁令生效时间进入倒数阶段,华为旗下海思包一架顺字号货运专机,赶在出货期限前从台湾运走芯片,提高备货库存量。芯片对华为的手机业务有多重要?在今年8月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去年(美国)的一轮制裁相当于把我们的手给捆上了,第二轮制裁相当于又把我们的腿给捆上了,我们现在是又扭腰又扭屁股去跟别人参加游泳比赛,手和脚都是被捆上的。”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这便是“卡脖子”问题带来的现实困难,从商业上看是对一家企业的磨难,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部分核心科技受制于人的现状。回首过去国家的科技突破历程,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建设,无不反映了特定时空背景下由时代问题和时代需求所带来的科研重心的偏向——“两弹一星”时期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外部的武力威胁与核讹诈步步紧逼;空间站建设则在美俄等国家和地区机构开展太空探索国际合作,“中国却一直没有拿到进入国际空间站的门票”的背景下展开。
可以说,科研的中心既是时代命题的体现,又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某些情况下,国际形势甚至是很重要的变量,这一变量的波动往往有可能展现一些相对被忽视的问题。因此,当某些外国领导人转向单边主义和“××优先”的战略,强化科研也就成了时代使命。
这一使命具体到国家政策上,不得不提到2014年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到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该计划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在2020年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第二阶段,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白春礼介绍,目前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在第二期“率先行动”中,将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进一步加强部署。这才有了将“‘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的金句。
完成这份清单要如何做?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指出了一些关键问题。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即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当然不仅限于芯片,比如,“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社会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需求在农业、工业、能源、社会四个方面都有体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所区分,对“能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抓紧推进”;对“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提前部署”。
相较前者,后者要做的功课可能更为复杂。科技时而引领于需求,时而滞后于问题,因此,便需要强大的科研体系作为支撑,以应付不同时期出现的挑战。所以,在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才要强调科学家精神的引领,才要将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基础研究的不断加强、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纳入考量。
有意思的是,白春礼将技术制约形容为“卡脖子”,余承东把技术制约形容为“捆绑住手脚”,白春礼说,要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或许,只有“脖子”不再被扼住,“手脚”才能自然松绑。
编辑:何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