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是公众非常关心的话题。而专家从流行病学调查角度上看,对寻找密切接触者的意义也很大。“希望这样透明的信息可以持续共享!”1月30日,深圳卫健委微信公号公布了新冠肺炎病例的逗留场所,毫无意外,获得网友一致点赞。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2月9日,全国已有300余城市公布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具体活动轨迹,包括居住小区或曾经逗留的场所等信息。南都也通过这些信息,开发了“全国确诊病例活动轨迹查询工具”。
如果将这些公布了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城市归集到各个省份,我们则发现,从省级层面来看,公开程度出现了一定差异。目前有12个省份,其下辖的所有出现了确诊病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都陆续披露过轨迹信息;但也有部分省份公开程度有待提高。
广东湖南等12省份有确诊病例地区均公布过活动轨迹
目前由官方公布了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和逗留场所的300余城市,涉及全国29个省份,新疆、西藏暂无下辖地区公布。本次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分析。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轨迹公布形式多为在疫情通报中披露病例行踪、在发布“寻找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公告中提及等。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卫健部门运用数据思维,主动对相关场所进行集纳,如深圳、广州、苏州等地汇聚病例逗留场所,具体到小区、写字楼、酒店、工业园等。
图为各省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开程度,颜色越深代表公开度越高,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分析。计算方式:各省份公开过病例轨迹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各省份有确诊病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本文统计口径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包含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盟、自治州、直辖市市辖区等;部分城市仅公布新增病例活动轨迹,也计算在内。
31个省份中,广东、安徽、福建、甘肃、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内蒙古、青海、山西、重庆等12个省份的确诊病例轨迹公开程度相对较高,这些省份所有出现过确诊病例的城市,均公布过病例逗留场所(不过信息量上有多有少)。如在广东,目前已有广州、深圳、珠海、中山、肇庆、江门、佛山、东莞、梅州等多市对病例逗留场所主动进行了“集约化披露”,帮助市民提取关键信息,信息公开逐渐走向数据化表征。
而像陕西省,其在疫情通报环节持续对每一病例个案的性别、年龄、就诊医院等信息进行详细披露,但是该省仅有西安、铜川、渭南、榆林等市官方渠道在公布个别病例的信息中曾提及逗留场所。
此次新冠肺炎的重灾区湖北省,只有部分城市公开过病例轨迹。武汉市官方渠道暂未见公开过确诊病例活动轨迹,不过据了解,武汉部分街道、社区居委会已张贴疫情警示,小范围公开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所居住的小区单元。
疫情严重城市里,合肥南京较早公开病例轨迹
从时间轴纵向梳理各地确诊病例轨迹披露节点,以除直辖市外27个省份中“病例最多”的城市为口径查看披露时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现,合肥作为安徽省病例最多城市,公开较早。1月28日,合肥市政务微博“合肥发布”发布“紧急扩散!一名确诊患者曾乘坐合肥地铁1号线!同行乘客注意!”披露了该名确诊病例所乘坐列车车次,具体时段公交车、客车以及曾经留宿的小区、所住村庄等。同在1月份就曾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还有江苏南京、宁夏银川、广东深圳、内蒙古鄂尔多斯、云南昆明等。
而梳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确诊病例信息发现,最早公开病例活动轨迹的是天津。2月1日,天津宝坻区政府在官网披露该区首例确诊病例轨迹,包括居住小区,1月22日出现症状至1月31日确诊期间上班、聚会等具体行程。相比之下,上海是最晚公布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直辖市,直到2月7日上海市卫健委才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披露。
整合轨迹有序公开,深圳显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城市整合确诊病例活动轨迹进行有序公开。南都以北上广深为例进行比较发现,深圳自1月30日起首次发布98个确诊病例出现病征期间曾逗留过的小区、场所,保持平均每日一更的节奏,截至2月10日已公布12次信息共计223处场所,所有确诊病例的逗留场所无一遗漏。
广州于2月2日起公开179例确诊病例涉及的91个小区或场所,同样保持每日一更的频率,截至发稿前已公布188处小区场所。
北京、上海分别于2月6日、2月7日相继公开确诊病例逗留地,但与广深不同,仅公布了新增病例的逗留地,对此前公布病例曾逗留场所并未补充。因此,北京确诊病例中,公开逗留地的不到三成,上海则不到两成。
如有遗漏,请指正。如有其他疫情信息公开及数据应用创新案例,欢迎与我们联系哦!邮箱:nandubdi@163.com
回顾往期报道:
编辑:袁炯贤,凌慧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疫情信息公开质效观测